正文

“鬼子六”終于還是被嫂子治了(5)

重讀晚清六十年 作者:端木賜香


慈禧不高興,老六更不高興,只不過后者境界比前者要高許多罷了:

之一:同治五年(1866年),奕訢上折請求在專教英、法、俄三國外語的同文館中添設天文算學一館,聘請外籍教師,教授西方自然科學。招生范圍,擬由原來僅限于14歲以下的八旗子弟而擴大到滿漢舉人及恩、拔、歲、副、優(yōu)等五貢生,漢文業(yè)已通順,年在二十以外者及翰林、進士出身五品以下滿漢京外各官,少年聰慧者。頑固派們聞聽大嘩:天底下有這么侮辱讀書人的么?斯文掃地??!

先說什么叫正途出身,最簡單的說法,就是科舉出身。具體來講,五貢、舉人、進士、制科在各種入仕途徑中都屬于正途。五貢系府、州、縣由自己的生員(秀才)中選出的、赴京師國子監(jiān)深造的優(yōu)秀學生,名為貢生。因選送方式不同分五種類別:歲貢、恩貢、拔貢、優(yōu)貢、副貢,通稱五貢,也就是秀才中的佼佼者。舉人呢,經(jīng)鄉(xiāng)試產(chǎn)生。鄉(xiāng)試因在秋天舉行,所以也叫秋試,每三年一次,凡獲秀才身份的府、州、縣學生員、監(jiān)生、貢生均可參加。進士呢,經(jīng)會試和殿試產(chǎn)生。會試和殿試因在春天舉行,所以也稱春闈。凡舉人即可會試,會試過關稱貢士,貢士參加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然后得進士,進士就是科考的最高峰了。一甲進士三鼎甲,也就是狀元、榜眼與探花可以直接進入翰林,其他則需經(jīng)過朝考、皇帝欽點才能補進翰林。所以翰林乃是中國傳統(tǒng)士人的最高境界。至于制科,乃是鄉(xiāng)試、會試之外,皇帝根據(jù)特殊需要而特詔舉行的考試,也叫特科。雖然地位最尊,但偶爾舉行,不成慣例。

總之,讓正途出身及最高級文人也去學鳥學,拜鳥師,對頑固派來講,那絕對是一種侮辱。所以惡心老六的手機短信立即傳得漫天飛舞:鬼計本多端,使小朝廷設同文館;軍機無遠略,誘佳弟子拜異類為師。奕訢“鬼子六”的綽號由此而來。

老六改革來改革去,把自己改革成傳統(tǒng)士人眼里的漢奸了,你說老六能高興不?

大清的主流士人也真是奇怪,一直沒有正常的恥感。外侮越多,他們越驕傲,越堅持中國文化的主體性。在他們的影響下,中國大眾更是不堪。嚴復在《救亡決論》里對這種癥狀概括如下:“……以惡其人,遂以并廢其學,都不問是非利害。此何殊見仇人操刀,遂戒家人勿持寸鐵;見仇人積粟,遂禁子弟不復力田?!濒斞父爬ǖ酶睿骸耙驗槎嗄晔苤致裕秃瓦@‘洋氣為仇’;更進一步,則故意和這‘洋氣’反一調:他們活動,我偏靜坐;他們講科學,我偏扶乩;他們穿短衣,我偏著長衫;他們重衛(wèi)生,我偏吃蒼蠅;他們健康,我偏生病……這才是中國固有的文化,這才是愛國,這才不是奴隸性?!?/p>

老六對面站一群什么樣的人?用梁啟超的話來講,挑戰(zhàn)四萬萬群盲,全國皆我敵!

之二:光緒二年(1876年)在軍機處當值的資深重臣文祥病故。文祥與寶鋆,乃是奕訢的左膀右臂。所以文祥之死,對奕訢是很大的打擊。文祥既開明,支持洋務運動,同時又有傳統(tǒng)的一面,在維護傳統(tǒng)與推進洋務之間盡量把握平衡。文祥死后,沈桂芬代替了文祥的角色,他以洋務見長著名,積極推行洋務,在軍機處與以傳統(tǒng)“正學”自居的帝師李鴻藻就有了矛盾!老六夾在中間,左右不討好。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