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節(jié):叁請君暫上凌煙閣(8)

貞觀之治 作者:劉后濱


李夫人心中,突然生出許多的感慨。別人皆說,李靖位居宰輔,每參議政事,恂恂然總似不能言?;蛟S,李靖必得如此,才最合適。太宗不是狹隘的君主,他也應該相信李靖的忠誠。但是圣君功臣之間的張力讓他免不了那一重防范之心。歷史上,不止一個皇帝選擇將李靖這樣的功臣除掉。但太宗選擇以優(yōu)獎的方式,安撫李靖也告誡李靖。

李靖是西魏北周勛貴之后,其母家韓氏亦是周隋將門。論家世門第,李靖夠大。武德年間,李靖獨立帶兵或者跟李孝恭一起,打了很多精彩的戰(zhàn)役?,F(xiàn)在,又和李世打下了突厥,論軍功,李靖也夠大。誠所謂高處不勝寒,正因為這樣,他才更需要謹慎。

李靖一生都不曾張狂。他是這樣一種沉厚持重、深具城府的人。在亂世的政局中,在政治斗爭中,他一向都不是很容易跟時局合拍,也讓人找不到理由跟他過不去。他不像李世那樣用半真半假的表演來博取聲名。李靖所得到的一切,都是自然得來。

從李靖來說:他永遠無意傷害別人也無意傷害自己。他努力進取,但從來都讓一切水到渠成。他不避高位,但從來不愿恃功驕橫。他似乎永遠都明白自己的分量自己的境遇,自己該得到什么不該得到什么。這一種睿智和從容,也可以說是一種大家風范、一種讓世人仰望的境界。

從太宗來說:太宗看重李靖。正因為足夠看重他,他們之間才會免不了那一重張力。但太宗也自信,正因為足夠自信,他們之間的張力才不至于會傷到彼此。

李夫人零零亂亂地想了許多,夜?jié)u漸深了。她的棋已無路可走。

“夫人心不在棋上?!崩罹傅?。

3、大戰(zhàn)吐谷渾的前后

貞觀八年(634)十一月丁亥,吐谷渾進犯涼州(今甘肅武威)。己丑,下詔大舉討吐谷渾。

也是李靖還不到功成身退的時候,很自然,太宗想到李靖,對侍臣說:“若能得李靖為帥就好了!”

而李靖,人在家中心在朝。他翻開地圖,大唐、南詔、吐蕃、吐谷渾,一切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吐蕃,是大唐帝國在西部邊境最大的對手,南詔和吐谷渾等小國,處于兩大勢力之間,在兩大勢力的籠絡中左右搖擺。但所有大家爭奪的焦點,是一片面積在地圖上并不怎么起眼的狹長地帶——河西走廊。最后,李靖的目光落在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自東南走向西北,一頭接著中原大地,一頭通向西域,兩個充滿生機的不同的地域。在中原和西域之間,東起朔方(今陜西白城子)、靈武(今寧夏靈武附近),西至高昌(今新疆吐魯番附近)、焉耆(今新疆焉耆),是一望無垠的沙漠、荒無人煙的大戈壁灘,好像要割斷兩個世界的聯(lián)系。

造化的奇妙之筆,卻將一條東西長兩千余里、南北寬僅一百余里的河西走廊,插在了祁連山北麓與大漠之間。它將涼州(今甘肅武威)、甘州(今甘肅張掖)、肅州(今甘肅酒泉)、玉門、沙州(今甘肅敦煌)、伊吾(今新疆哈密)等綠洲連接起來。自從張騫通西域以后,河西走廊不可避免地成為了西北各族與中原王朝爭奪的對象。匈奴、鮮卑、羌、突厥、吐谷渾、黨項,多少民族的刀兵,在這里你方唱罷我出場。這是生存空間的競爭。對于中原王朝來說,失去了河西走廊就等于失去了整個天山南麓的地方。對于西北各族來說,這是他們絕好的棲身之所。所以,歷代以來,除了爭,還是爭。

吐谷渾本是遼西鮮卑徒河涉歸的庶長子。涉歸死后,由吐谷渾的弟弟若洛繼位。吐谷渾與弟弟不和,率本部西遷至隴西,后人即以吐谷渾為國名。吐谷渾之地,西北盡為流沙覆蓋,環(huán)境惡劣。河西走廊便成為他們向往的風水寶地。自周至隋,吐谷渾幾次占領河西走廊,又幾次被中原王朝奪回。隋唐更替的戰(zhàn)亂中,河西走廊再度落入吐谷渾之手。李淵長安稱帝,吐谷渾可汗伏允之子順投奔李淵,李淵將他留在長安為質。后又放還。太宗即位后,伏允遣其洛陽公入朝長安,逾期未返。伏允怒,縱兵掠鄯州(今青海東都)。太宗責怪伏允,多次征伏允入朝長安,伏允均稱病不到。后來,雖說順有意親唐,但吐谷渾上層的絕大多數(shù)皆傾向于吐蕃。只是貞觀前期數(shù)年中,太宗忙于應付突厥,暫時無暇西顧。但西邊的戰(zhàn)爭,終不可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