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梁毗所說的臣子作威作福,必然危害國家,這也是隋文帝衷心認同的觀點。把這兩個因素加在一起,隋文帝對楊素的印象也就發(fā)生改變了。按照《隋書·楊素傳》的說法,就是"上漸疏忌之。"漸漸地疏遠猜忌他了。
怎么叫疏遠猜忌呢?隋文帝下敕給楊素說:
仆射國之宰輔,不可躬親細務,但三五日一度向省,評論大事。
仆射啊,你是我們國家最重要的大臣,你怎么能去操心那些雞毛蒜皮的事呢?以后你不用每天去上班辦那些小事了,你三五天上一次班,大事你管一管,就可以了。
這叫什么?"外示優(yōu)崇,實奪之權也"。你想,國家哪有那么多大事要辦啊,人的權威是怎么奠定起來的,是從日常工作中奠定起來的,現(xiàn)在隋文帝等于剝奪了楊素,辦理日常事務的權力,剝奪了他上班的權力,三五天你看看就可以了,那實際上,他真正能管的事情,就很有限了,這是從楊素手里收權啊。
樹功績文帝為圣主
筆者認為,無論如何,應該承認,隋文帝是一位建立了豐功偉績的皇帝。隋文帝有什么樣的豐功偉績???
第一個最偉大的功績當然是統(tǒng)一。開皇九年(589),隋文帝平定江南的陳朝,重新統(tǒng)一全國,這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統(tǒng)一之后的第二次大統(tǒng)一。這次統(tǒng)一意義太重大了,不光標志著南北兩部分地域合為一體,還標志著北方"永嘉之亂"后歷時三百年的民族融合的完成,真正做到了地無分南北,人無分夷夏的大統(tǒng)一。
什么叫做地無分南北,人無分夷夏?只要看看隋文帝這個第一家庭就明白了。楊堅是什么人?他是漢人,而他的皇后獨孤伽羅則是鮮卑化了的匈奴人,這兩個人的結(jié)合,其實就叫人無分夷夏。
再看他們的接班人太子楊廣,雖然出生在關中地區(qū),卻偏偏喜歡吳儂軟語,還娶了一個出身后梁皇室的蕭氏做妃子,這就叫地無分南北。
隋文帝這個家庭其實也是當時中國的一個縮影,也是我們今天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基礎。建立這樣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中國那真是怎么評價都不為過的。
第二個豐功偉績是建立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制度。什么制度呢?政治方面是三省六部制。三省制的核心是什么?一句話,皇帝集權,宰相分權。這當然符合中國古代政治發(fā)展的大方向,所以唐朝直接沿用,影響力則一直達到清朝,這是政治方面。
文化方面最偉大的制度創(chuàng)舉當然是科舉制??婆e制的精髓是什么呀?不就是英雄不問出處嘛!這個原則太偉大了。
首先,有才華的人可以依靠個人本領,而不是家族勢力出人頭地了,平民家的才俊子弟可以和門閥士族的孩子一樣當官了,這就意味著社會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