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章太炎與黃侃:大國手門下出大國手(1)

浪淘盡:百年中國的名師高徒 作者:劉宜慶


▲章太炎與黃侃:大國手門下出大國手(全選)

章太炎嘗云:"大國手門下,只能出二國手;二國手門下,卻能出大國手。因大國手的門生,往往恪遵師意,不敢獨立思考,故不能大成,如顧炎武門下,高者不過潘耒之輩;而二國手的門生,在老師的基礎上,不斷前進,往往能青出于藍。如江永的門下,就有戴震這樣的高足。"章太炎所說,也不盡然。黃侃在音韻學方面,已較乃師章太炎為高,可謂大國手門下出大國手。

黃侃重視師承,但不墨守師說,常以"刻苦為人,殷勤傳學"自警。所治文字、聲韻、訓詁之學,遠紹漢唐,近承乾嘉,多有創(chuàng)見,自成一家。

黃侃一向重視培養(yǎng)學生,他曾說:"死而不亡者壽。學有傳人,亦屬死而不亡。"黃侃承上啟下,在乃師章太炎、章門弟子以及黃門侍郎之間,連起一串令人矚目的學林掌故。

黃侃的性格分析

蘄春黃季剛,是辛亥革命的先驅之一,他的一生烙下天數(shù)時代潮流的印記:新與舊、激進與保守、放蕩不羈與謙虛嚴謹交織在一起。黃侃的性格中有不少這樣的南北兩極,看似互相排斥,實則矛盾統(tǒng)一。

在辛亥革命之前,黃侃在湖北和日本從事革命,民元之后,他輾轉國內(nèi)各著名大學教書,治學嚴謹,成為一代國學大師。黃侃師承章太炎、劉師培,薪火相傳,培養(yǎng)出范文瀾、金毓黻、楊伯峻、龍榆生、陸宗達、殷孟倫、程千帆、潘重規(guī)、徐復等著名學者,在20世紀學術史上影響深遠。

狂狷,孤傲,瘋子,名士,好游歷,好讀書,好罵人,桀驁不馴,不拘小節(jié),性情乖張,特立獨行……黃侃留給后人一串關鍵詞和趣聞逸事。

一個人的個性形成,除了時代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和幼年的家庭生活經(jīng)歷有關。

黃季剛名侃,湖北蘄州人。父親黃云鵠,系二甲進士,官至四川按察使。1886年,黃季剛出生于成都金玉街三道會館,6歲隨父遷至湖北蘄州(今蘄春縣)。9歲時,因聰穎絕頂,每日讀經(jīng)千言,人稱"圣童"。

1898年黃云鵠因惡性瘧疾在家中去世。黃侃是年13歲。黃侃的生母是黃云鵠的側室,而在蘄春一帶,習俗相當輕視庶出子女。章太炎在《黃季剛墓志銘》中寫道:"季剛生十三歲而孤,蘄春俗輕庶孽,幾不逮學,故少時讀書艱苦,其銳敏勤學亦絕人。"這種習俗與舊家庭的雙重壓迫,對黃侃的性格向著極端的方向發(fā)展起了重要的作用。{1}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