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劉秀大軍推進到了盧奴,而在鄧禹這邊,同樣也是進展神速,不僅按原計劃攻占了樂陽,而且一路收兵,隊伍壯大至近萬人。兩軍遙相呼應,對真定王劉揚形成了鉗形攻勢。
劉揚手握十萬大軍,劉秀起初并不想輕易招惹劉揚,只是命令鄧禹在樂陽牽制觀望。然而形勢發(fā)展至今,如果想要繼續(xù)北上,劉揚的問題已經不容回避,必須立即予以解決。
耿純與劉揚有甥舅之誼,主動向劉秀請纓,愿意說服劉揚歸降。劉秀許之。
耿純見劉揚,說明來意。劉揚根本沒把劉秀放在眼里,嘲笑耿純道:“老夫手握十萬重兵,劉秀兵才幾何,居然不自量力,膽敢勸老夫歸降!要降,也該他降我才對!枉你為老夫之甥,卻也恬不知恥,厚顏替他來做說客!倘不是看在你母親面上,老夫定叫你人頭落地,有來無回?!?
耿純被罵了個狗血淋頭,怏怏返回盧奴,向劉秀謝罪。劉秀笑道:“非卿之過也。劉揚自恃兵多,心中猶存幻想。要想令其歸降,必先給他一點苦頭嘗嘗。”
劉秀下令鄧禹分兵,急攻槀城、肥累,以切斷真定和邯鄲的交通線。鄧禹使銚期領兩千人前往攻城,劉揚則派堂兄劉細領兵五千前往救援,兩軍交戰(zhàn),劉細一觸即潰,全軍覆沒。槀城、肥累落于劉秀手中。
雖然只是一場局部接觸戰(zhàn),劉揚卻一下子被打蒙了,打怕了。他雖然早已投降王郎,卻一直存有私心,不肯向王郎貢獻出自己的武裝。王郎多次催促他領兵會于邯鄲,都被他推諉拒絕。他把部隊看得比命根子還金貴,哪能輕易就讓王郎給收編了去。然而,如今他好不容易動用了一回部隊,卻被劉秀打得慘敗,不僅折了五千兵,而且還丟了兩座城,怎不叫他肉痛悔恨!
劉秀痛擊劉揚之后,再遣劉植勸降。劉植得劉秀授意,態(tài)度強硬至極,直接向劉揚下最后通牒,道:“耿純勸降,君不聽。我今日前來,是為第二次勸降。大司馬劉公決心已定,絕不會再有第三次勸降。今日不降,明日便為決戰(zhàn)。”
劉揚一心想的就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地盤和武裝。他知道,劉秀主要是沖王郎來的,而他和王郎本來就貌合神離,他犯不著為了維護王郎的帝位,而和劉秀全面開火。一旦和劉秀開火,勝了,則是白白為王郎作了嫁衣;敗了,則是枉自替王郎當了炮灰,兩廂皆無便宜可言。
劉植的強硬態(tài)度,更是讓劉揚覺得心虛,總覺得劉秀一定是穩(wěn)操勝券,這才敢視他的十萬大軍為無物,囂張地向他下起最后通牒。
劉揚既不敢戰(zhàn),只能求和,問劉植道:“聽說大司馬劉公不奪人之兵,可有此事?”
劉植答道:“大司馬劉公早有明言,只要閣下棄暗投明,部隊可以不予收編?!?
劉揚聞言,將信將疑。像你劉植這樣的,手中不過幾千號人,劉秀當然樂得大方,不來收編,可我坐擁十萬之眾,如此大一筆財富,擱誰都得動心,萬一我投降之后,劉秀出爾反爾,硬要將這十萬之眾據(jù)為己有,我向誰喊冤去?為今之計,要想保住自己的地盤和武裝,投降可以,但一定要先和劉秀結親,讓劉秀做自己的女婿。既然是女婿,總不好意思連老丈人的棺材本也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