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訣世(6)

革命與生意 作者:吳比


感性的火焰占據(jù)主流,理性的睿智勢必被徹底蔑視??墒?,我們從徐、唐、鄭三人身上,分明清晰可見一群買辦商人的拳拳報國心。接受李鴻章召喚前,三人中,買辦資歷最淺的鄭觀應年薪都有7000兩白銀,加上一般為年薪5倍辦公津貼,名目繁多的傭金、分紅,年收入保守估算也在20萬兩白銀上下,可買3000畝良田且尚有剩余。

三人先后放棄光鮮、體面、衣食無憂還能世襲的買辦生涯,一頭扎進是非叢生的官商企業(yè),個中緣由,拋開商業(yè)利益評估外,最大的沖動或許出自個人的民族情懷。政府出爾反爾已是常態(tài)。三人常年周旋于洋行、官府與民間商家之間,難道察覺不到所謂“官督商辦”只是一個冠冕堂皇的幌子?旁人避之不及,徐、唐、鄭卻趨之若鶩。

徐潤曾向唐廷樞透露心跡:“招商局得與外洋諸公司爭衡,中國旗能飄揚于英國倫敦及利物浦、南洋諸島、檀香山、日本等地,作為平生最得意之事?!倍尤胝猩叹智埃c另二人不同,鄭觀應猶豫再三。他最終下定決心,理由僅是“招商局若不早日維持,恐難自立,我國無輪船往來各通商口岸,為外人所欺辱”。

鄭觀應給唐廷樞的一封信中說得坦率:“不計薪水多寡,然官督商辦,權操其上,無合同可恃,有意外之慮;二則,恐將來招商局日有起色,鉆營者必多,權力無所約束,掌權者誤聽排擠者讒言,不問是非,不念昔日辦事者之勞,任意黜陟,調(diào)劑私人?!编嵤闲闹蓄檻]可見一斑,而信中所慮日后也一一應驗。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加入招商局后,買辦三人組彼此命運的走向已然明了。晚清四大買辦,唯獨席家一直置身事外,恪守買辦身份,守得百年富貴,枝繁葉茂。

誠然,徐、唐、鄭等人生歷經(jīng)各種風浪,行事可能不見得總是坦坦蕩蕩。然而,梳理其所行所為,也叫人感慨萬千。以徐潤為例,1872年起,他與唐景星先后保舉120名學生赴美留學,其中包括近代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愛國將領鄧世昌,民國第一任內(nèi)閣總理唐紹儀,清華首任校長唐國安等,均為國家棟梁。

1884年,唐山饑荒,徐潤籌款20萬兩,賑濟災民。當時,徐潤已因挪用8萬余兩公款被盛宣懷排擠出局,又因地產(chǎn)投資家財散盡,而其母和原配相繼亡故。

1894年,渤海灣水災,徐潤籌得賑災款30萬兩。此時,他投資不利,急缺資金。

徐潤少小離鄉(xiāng),不?;丶?,家鄉(xiāng)修廟、筑墻、平整地面、鋪砌石板街、修族譜、辦義學都是“唯鄉(xiāng)人所欲者為”。工程2。8萬兩,辦學專撥3000兩,徐潤一人承擔。族譜記載,徐潤親自規(guī)劃全村重建,家家建新房,修水泥馬路,路旁開溝植樹,建成一座花園式村寨??上鞚櫴聵I(yè)中途崩潰,工程被迫停頓。

曾經(jīng),一群左右局勢的人,逐漸變成了為局勢左右;曾經(jīng),一群雄心勃勃地掌控著自己命運的人,后來完全被命運所掌控。

泥流滔滔。歷史就是如此矛盾,我們一面批判,另一面卻懷念其中的某些細節(jié)。而驀然回首中,徐潤們的身影,竟然只是光陰齒輪摩擦撞擊出來的點滴碎片。

實業(yè)報國,就像一個遙遠的故事,我們從未忘卻,但總是姍姍來遲。1911年2月,時空交錯下,馮如、徐潤們與盧作孚心有靈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