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8年秋天,恩格斯按照父親的意圖到不來梅商行當實習生。不來梅是德國北部城市,位于威尼悉河下游。這是一個十分繁華的商業(yè)城市,德國最大的商港之一,與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qū)有貿(mào)易往來。就是這個國際港口的城市,為具有語言天賦的恩格斯提供了學習各國語言的良機。
在工作中,恩格斯每天都要處理大量來自世界各國的用多種文字書寫的商業(yè)信函,在港口接觸各國操不同語言的商人和船員,十分有利于學習和掌握多種外語。更使恩格斯高興的是,在這里有來自英國、法國、荷蘭、西班牙、意大利等國的報刊和各種文學、政治、哲學書籍。由于在中學時代就奠定了較好的外語基礎,這使他有了掌握多種外語的條件。于是他又買了許多有關語法的書籍,通過鉆研,很快就掌握了多種外語。恩格斯在寫給妹妹瑪利亞的一封信中說,這時他已懂得了25種語言。在一封寫給威廉·格雷培的信中,他曾使用了希臘文、拉丁文、英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法文、荷蘭文以及德文等9種文字,同時他對各種語言的特點作了十分生動而形象的描述:優(yōu)美的意大利語像風一樣溫柔流暢;西班牙語仿佛是林間的清風;葡萄牙語宛如拍擊著鮮花盛開的海岸的細浪;法語仿佛是嘩嘩的小溪湍急地奔流;古老的英語是一座雄偉的勇士紀念碑;荷蘭語如同煙斗里冒出的一縷香煙,使人感到舒適安逸;而德語聽起來好似洶涌澎湃的拍岸浪潮,撞擊著彼岸四季如春的珊瑚島。憑借著外語工具,恩格斯如饑似渴地學習各種知識,努力用人類優(yōu)秀的文化成果充實著自己,從中汲取著智慧和力量。
萬勿虛度時光
學生時代,馬克思一直過著非常緊張和刻苦的學習生活。與同時代的一般大學生不同,他厭惡庸俗的禮節(jié)和應酬,不愿為了生活瑣事而大費精神,不愿碌碌無為、虛度時光。他決心把全部精力用來占有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一切有用知識:
我要占有
一切最美好的神賜。
我要大膽地鉆研科學,
掌握音樂和藝術。
我要勇往直前,
永不休息,永不偷閑,
切莫呆呆地沉默不語,
無所希求,無所事事!
切莫無言和畏怯地
從低軛下面爬過,
要知道渴望、心愿和事業(yè),
仍然會留在我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