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朵佛前的青蓮
一個人的一生,就是一座有了年歲的城墻,用無數(shù)個青翠的日月堆砌而成。日子是一磚一瓦,生命是一梁一柱。城墻里,因為生活,因為情感,而充盈豐滿。人生是什么?是在三月的早春,看一群燕子,于古老的庭院銜泥筑巢;是在清涼的夏季,看滿池蓮荷,寂寞地在水中生長;是在風(fēng)起的深秋,看一枚落葉,安靜地趕赴美麗的死亡;是在落雪的冬夜,看一尾白狐,遁跡在荒寒的山林。
無論時光走得有多遠(yuǎn),來時的路,去時的路,還是一如既往,不會因為朝代的遷徙而變更。在漫長的歲月長河里,許多生命都微小如沙礫,我們可以記住的,真的不多。王謝堂前燕猶在,帝王將相已作古,滄桑世事,誰主浮沉?俯瞰煙火人間,萬物遵循自然規(guī)律,在屬于自己的界限里,安穩(wěn)地成長。人的生命,與萬物相比,真是渺若微塵。
可我們還是應(yīng)當(dāng)記住一個名字,一個叫納蘭容若的名字,記住他的《飲水詞》。佇立在光陰的路口,隨歷史的風(fēng),倒向流淌,去尋找一段三百年前的青梅舊事,打撈一場深沉如海的清朝遺夢。他生在王公貴胄之家,高貴的血液鑄就了此生無上尊榮。本是烈火烹油、繁花著錦,可他偏思冰雪天地、三秋落葉。他擁有富貴奢華,卻渴慕布衣清歡;他處紅墻綠瓦,卻思竹籬茅舍;他食海味山珍,卻思粗茶淡飯。
納蘭容若的前世,是一朵在佛前修煉過的金蓮,貪戀了人間煙火的顏色和氣味,注定今生這場紅塵游歷。所以他有冰潔的情懷,有如水的禪心,有悲憫的愛戀。納蘭容若的一生,沿著宿命的軌跡行走,不偏不倚,不長不短,整整三十一載。在佛前,他素淡如蓮,卻可以度化蒼生;在人間,他繁華似錦,卻終究不如一株草木。
他自詡是天上癡情種,不是人間富貴花。他用三十歲的年華,陪伴在永遠(yuǎn)十九歲的愛妻身邊。草木黃塵下,他們擁有一間用感情壘砌的幸福小巢。不是很寬敞,卻很舒適;不是很明亮,卻很清幽;不是很華麗,卻很安逸。不需要多少裝飾,只要一壺佳釀和一卷《飲水詞》,因為那位風(fēng)流才子,縱是歸入塵土,也不忘詩酒敬紅顏。塵世的暖,可以透過黃土的涼,傳遞給他們一縷清風(fēng)、一米陽光、一剪月色。還有整個秋天的紅葉,足夠捂熱他們的寒冷,重新點燃曾經(jīng)那段薄淺的緣分。他深情若許,又終究辜負(fù)了,夢里江南的另一位絕代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