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忠源誠懇接受曾國藩的勸誡,開始與郭嵩燾、馮卓懷這些正人君子交往,折節(jié)讀書。除了端正品行,他還鉆研實用科學,仍然不屑于八股章句。
戒賭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好賭幾乎是發(fā)自人的天性,閹割本能,要下極大的決心。江忠源每次經過路邊的賭攤,或者聽到賭場內吆五喝六,都會情不自禁地停下腳步,流連忘返。但他還是忍住了,不再參與。偶然到友人家,還沒進門,聽見里面有打牌的聲音,便依依不舍地離去。
不過江忠源畢竟是江忠源,賭博雖是戒了,小姐還是照找不誤。
江忠源后來功勛卓著,榮登高位。歐陽兆熊一直關注此人的經歷,對江忠源現(xiàn)象做過研究。他的結論是,放蕩不羈的人,不乏建立奇功者,倒是號稱理學模范的人物,能建奇功者不多。
民國時期的徐凌宵兄弟用曾國藩作為例子來反駁這種說法,其實只是看到了事物的表面。曾國藩的內心何嘗波瀾不驚,他胸膛里也有個潘多拉盒子,只是關得比較嚴實而已。盡管嚴關死守,不時還會有小妖魔逃逸出來。
歐陽兆熊欣賞江忠源敢于流露真性情。他發(fā)現(xiàn),有些人深情厚貌,小廉曲謹,往往仕途順暢,卻無軍功政績。他們的討巧之處,是做足了表面功夫。他們不必深入理學殿堂,不讀《二程遺書》、《朱子大全》,不做內省之功,只須身著補丁衣,乘坐樸素的轎子去政府大院上班;親自去市場購物,量鹽數米,錙銖計較。如此便能成為傳統(tǒng)美德的標兵。
前人如此走順了仕途,后輩群起效仿,以為只須如此,便是得到了理學真?zhèn)?。且不說別人,就連胡林翼也不能免俗。他原是一名紈绔少年,搖身一變,渾身都是頭巾氣,去趕理學先生的時尚。然而究其根本,胡林翼之所以大有建樹,在于善用權術,而非通曉理學。樸謹之士并非無能,但若單憑外表取人,就會成為流弊,不免如晉人清談之禍。
江忠源將曾國藩尊為道德之師,努力按照曾老師的要求去做,做到多少算多少。因此,三十歲成為他個人修養(yǎng)的一條分界線。他開始留心圣賢之學,言行舉止大多中規(guī)中矩,猶如恂恂儒者,與往昔判若兩人。他不但自我修煉,還影響了三個弟弟。由于家貧,大弟江忠浚和二弟江忠濟自幼廢學,只有三弟江忠淑能夠讀書,考上了秀才,而他的老師就是江忠源。
江忠源從京城回家后,在匯原庵給三弟授課,嚴格要求,一絲不茍。江忠淑學業(yè)不上進,他含淚對弟弟說:“父母都老了,我多次進京會試,都沒中榜,你又不肯刻苦學習,雙親是等不到我們做官,用俸祿來奉養(yǎng)了?!?
江上景詢問小兒子的學業(yè),江忠源極口夸獎,回過頭來嚴格要求弟弟。江忠淑犯了錯,害怕父親責罵,大哥總是為他說情,直到父親消氣。
道光二十五年,朝廷對參加三科會試未中的舉人進行六年一次的大挑,江忠源名列二等,可以當個教職官員。江忠源慨然說道:“窮達,命也。謀個教書的職位,奉養(yǎng)親人算了?!?
江忠源未能實現(xiàn)進士夢,失去了士人們渴望的進身之階。失意之余,產生了另辟蹊徑的想法。
曾國藩預言江忠源將因節(jié)烈而獻身,既是評價,也是鞭策,或許還是一種暗示。江忠源與社會基層接觸較廣,能夠洞察社會動向。嘉慶道光以來,社會危機四伏,他深有感觸,預見到天下兵戈將動,形勢將會大亂。客居京師時,他還關注著家鄉(xiāng)的動態(tài),留意湖南天地會、青蓮教的動向。
他不滿足于觀察、思考和預見。他是一個實干家,血氣方剛,意氣風發(fā)。他將自己定位于經世之才,注重培養(yǎng)自身的執(zhí)行能力。
他對曾國藩說,他的家鄉(xiāng)新寧是一個動亂之源,他要回家團練鄉(xiāng)人,依靠民間武裝來保衛(wèi)桑梓。除了培養(yǎng)弟弟,他把全副精力用于鉆研兵法,從事本鄉(xiāng)的民兵建設。兩年時間過去,直到道光二十七年,雷再浩在新寧起事,他率領鄉(xiāng)勇奔赴戰(zhàn)場,取得了初次的軍事勝利。此后朝廷將他派往浙江任事,政績不俗,因此有兩位高官應詔向皇帝推薦這位英才??墒撬麩o法進京覲見,必須回家為父親奔喪,正在返回湖南的途中。
這些故事,上面各節(jié)已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