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軍功知縣(2)

湘軍為什么這么牛1 作者:王紀卿


第二天清晨,他跑到賑災局,召集管事的紳士,邀他們一起去拜城隍神。人到齊后,他從袖子里抽出一份誓詞,問道:“我?guī)ьI諸位來拜城隍,在神靈之前起誓賑濟災民。宣誓過后,諸位肯不肯簽名?”

紳士們一見這個架勢,人人點頭首肯。江忠源命人焚香燃燭,敲響鐘鼓,率領一干人在神像前跪下,高聲領讀誓詞,他念一句,紳士們跟著念一句。誓詞中寫道:如若不盡心盡力救災,做了昧良心之事,請神靈懲罰,天打雷劈。

這哪里是一般的誓詞,簡直就是毒誓!效果自然不俗,紳士們個個不寒而栗。江忠源料想,他們簽署了誓言,出了城隍廟,不敢有違誓的行為。

接下來,江忠源令人制成兩種匾額,一種寫上“樂善好施”,另一種寫上“為富不仁”。哪個紳士捐獻得多,就叫人敲鑼打鼓,把樂善好施匾給他送去,還給他戴上大紅花;不肯捐獻的,就把為富不仁匾掛在他家門上,責令地保巡視,不準取下匾額,也不許掩蓋。

兩項措施一經實施,無異于文明方式的劫富濟貧,圍觀的百姓歡聲雷動,民心安定下來。

江忠源把穩(wěn)了富人的脈搏。越是大戶人家,越是害怕盜搶。江忠源為了提高富豪捐款的積極性,決定大力保護捐獻多的大戶,給他們發(fā)放禁搶告示,貼在門口。上面寫道:此戶踴躍捐款救災,若有人膽敢來此搶劫,一律處以站籠曬斃之刑。

江知縣到任短短幾天,未費多少周折,賑災局就收到了十多萬兩銀子的捐款。有錢人家既做了善事,又能得到保護,何樂不為!他們知道這個湖南來的江知縣有些雷霆手段,說得到做得到,搶著爭要縣府的禁搶告示,在家門口貼一張護身符。

江忠源乘船到各處查核饑民人數(shù),分段匯編成冊,交給捐賑的紳士,讓他們自行按冊發(fā)給糧款,每五天向縣里匯報一次,以供查核。所有的錢糧,一律不交給政府,官員和紳董都不許染指,杜絕了貪污的渠道。

江忠源的辦法太好了,好到給其他縣份添了亂。

此事傳到嘉興縣,百姓嘩然,對縣太爺說:“大人為什么不學學江青天,也來救救我們,反而魚肉百姓?”大家一窩蜂似的涌向縣衙,又打又砸,氣勢洶洶。知府隆錫堂親自前往彈壓,還是無法制止。無奈之下,只得把江忠源叫去做安撫工作,事情才告平息。

賑災告一段落,江忠源跟幕友商量如何處置縣牢里關押的一百多名人犯。大家的意見,不是斬首,就是絞刑,不是充軍,就是流放。

江忠源說:“他們都是可憐人,餓得沒法子了,才敢以身試法。一律打幾棍子,都放回去吧。也用不著一一審理,總的造個冊子上報就行了。”

幕友們說:“哪有這樣寬縱的道理?大人難道不怕上峰駁回?”

江忠源說:“我去找吳中丞說說?!彼L風火火地趕到杭州,跑進巡撫衙門,向巡撫當面陳情。吳文镕非但首肯,還夸贊道:“江知縣,你殺了一個人,卻保全了一百多人的性命,功德無量啊。本部院要通令全?。簩ΥI搶人犯,一律照秀水江縣令的辦法辦理?!?

江忠源在秀水的司法舉措,與他在新寧的主張大不相同,既有嚴打,又有從輕發(fā)落,可謂寬嚴相濟。他對有組織的造反和饑民的暴亂,在處置上有所區(qū)別。官僚政治的隨意性,使他能夠揮灑自如,靈活應對突發(fā)性群體事件,使治安回歸正常。而秀水的處置辦法,更能體現(xiàn)他的悲憫之情。

災后的重建,考驗了江忠源施政的能力。洪水退后,已到秋天,田地里略有收獲,聊供饑民果腹。江忠源下令,本縣一概免征農業(yè)稅。江浙州縣的征稅官員,素來欺善怕惡,弄得民不聊生。江忠源把賦稅一免,萬眾歡騰。百姓渡過了難關,但縣府和他私人虧欠了上萬兩銀子,給后任留下了一大截虧空。

災后的耕種遇到了難題。秀水縣地勢低洼,積水排泄不了,無法補種糧食。江忠源到郊野巡視,發(fā)現(xiàn)較高的地面沒有積水,便勸說農民補種雜糧。

浙江西部盛行養(yǎng)蠶,但在水災之后,桑樹大多枯槁。江忠源從《農桑集要》等書籍中找到補救的辦法,寫成《補救六條》,告示百姓。

災民流亡在外,田地缺人耕種。江忠源將流浪者召回,禁止游手好閑,懲治奸猾刁民。他發(fā)現(xiàn),秀水雖窮,但民風喜好擺闊,惡習難改。若要提倡節(jié)儉,喊幾句口號是不行的。他又想到一個絕招,令人張貼告示,廣告百姓:本縣每天只花六十四文錢。知縣帶頭,民間不再以勤儉寒酸為恥。

賑災告一段落,江忠源又小試武功,抓捕了十多名巨盜,社會治安完全穩(wěn)定。

這時麗水知縣在任上去世,士民稟報吳文镕,請求委任江忠源代理知縣,吳文镕奏報朝廷,道光爺將他補授麗水知縣。

江忠源在秀水知縣任上干了九個月,改變了一縣的大局,撫平了水災的創(chuàng)傷。一位士紳提筆寫詩,歌頌他的善政,稱他為兩百年未見的好官。

二弟江忠濟到秀水來看大哥,一入縣境,便問父老:“當今的縣令如何?”父老說:“父母生了我,如果我患病死亡,父母不能救活我。如今洪水殺人,甚于疾病害人,而江使君把我救活了。使君之恩,大于父母之恩哪?!?

江忠濟到了縣衙,見江忠源天未明就起床,半夜才睡覺,每天忙得團團轉,一刻也閑不下來。

江忠濟說:“大哥,不能歇歇嗎?”

江忠源回答:“二弟只見我身體勞作,卻看不見我心中的歉疚。我是想以身體的勞作,來彌補心中的歉疚啊?!?

江忠源官職卑微,戰(zhàn)功和政績卻引人注目。咸豐即位之后,下詔求賢,吳文镕向朝廷舉薦這位小官。曾國藩也上疏舉薦。咸豐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頗為重視,命他來部引見。

然而曾國藩舉薦江忠源,引起了朝中的議論。曾國藩是禮部侍郎,中央政府的部臣,舉薦地方官員,有私結朋黨之嫌。浙江布政使汪本銓起了疑心,以為其中有什么貓膩。虧得武進人趙振祚路過杭州,將秀水紳士贊揚江忠源的那首詩念給汪本銓聽了,汪某才解除了疑慮。

江忠源仕途升遷有望,正要進京覲見皇上,不料海塘決口。吳文镕上疏請留,派他治理連年決口的海塘。四個月后,海塘工程完畢,江忠源可以進京了,沒想到父親去世的噩耗傳來,哀慟之下,嘔出幾升鮮血,一病不起。

恰在此時,李沅發(fā)攻占了新寧城,謠傳江忠源全家已被會軍殺死。曾國藩聽說此事,不知虛實,但他想,即便此系謠言,但會黨尋仇,為害江忠源一家,極有可能,不能不防。他連忙給江忠源寫信,勸他棄官回家救人。其實李沅發(fā)不久便撤離了新寧縣城,江家并無損害。可是江忠源在信息未通之時,且憂且憤,不知所措,病情加重,無醫(yī)能治。

浙江有位名醫(yī)能治絕癥,只是索金太高,輕易不肯出手。秀水人聽說江知縣在杭州病入膏肓,結伴來求名醫(yī),請他趕緊去杭州治病救人。大家湊齊了醫(yī)藥費,沒料到那位以愛財出名的回春妙手笑道:“給江公看病,誰還好意思要錢?”他當下雇了一條船,趕到杭州,日夜為江忠源把脈問診,開具處方,一切在所不惜。恰好新寧楊溪村有信寄到,江忠源得知母親平安無恙,心火去了幾分,病情漸漸好轉,名醫(yī)才告辭而去。

江忠源健康有了起色,便要回家為父親奔喪。秀水人爭著湊錢給他做盤纏,江忠源懇切辭謝。吳文镕聽到此事,感嘆道:“像江縣令這樣的賢官,怎么可以讓他窮到沒有錢回家,回了家又沒錢埋葬父親呢?”正巧,吳文镕奉調云貴總督,他從浙江的官庫里,以云貴總督的名義借支五百兩養(yǎng)廉銀,交給江忠源,叫他不要推辭。汪本銓也送給他一千兩銀子。江忠源感激他們的一片至誠至愛,哭泣著收下了,往家里趕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