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強者的挫折是弱者的機遇

湘軍為什么這么牛1 作者:王紀卿


強者的挫折是弱者的機遇

由于道光爺的一念之差,咸豐從父親手中接過的皇座,是一把失去了榮耀的交椅。投降和屈辱,已經覆蓋了征服者皇冠上的威風。

道光爺的遺產,是對外軟弱的羞辱。登基的喜悅很快就過去了,咸豐心中恢復了往常的郁悶。他已習慣于跟憂患意識為伴。父皇家道中落,雖還不至于家破國亡,卻已大失愛新覺羅的顏面。他如何才能重振大清帝國的雄風?

咸豐畢竟太年輕,閱歷既淺,又是剛掌權柄,對國情的嚴重性并無充分的認識,也無法知道如何去應對。他知道外侮尚在,猶如芒刺在背,但他沒有料到內亂將臨。那是一場將要席卷全國的規(guī)??涨暗拇髣觼y,足以動搖大清王朝二百多年的根基。

咸豐此時還未意識到,父皇移交給他的是一座即將噴薄而出的火山,在爆發(fā)之前,表面上呈現出令人窒息的平靜?;鹕揭坏┍l(fā),他將被熾熱的烈焰烤得惶惶不可終日。他即將面對一場曠日持久的國內戰(zhàn)爭,根據19世紀和20世紀的一些外國評論家評估,這場內戰(zhàn)在中國歷史甚至全球歷史上都是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為了應對這場可怕的危機,他至死都會焦頭爛額,不會再有一日空閑。

咸豐登基以前的十個年頭,滿清統治者腳下的火山,迅速地積聚了摧毀性的力量。道光二十年開始的鴉片戰(zhàn)爭,在道光二十二年以英國人的勝利而告終。中國在軍事上慘敗,滿人威風掃地。在這場毫無懸念的戰(zhàn)爭中,異國人一支為數不多的軍隊,打敗了廣州的欽差大臣,沿著海岸線乘勝前進,打進了長江,最后在金陵向大清政府榨取了一個有利于自己的條約。這件事震撼了整個中國,每一個中國人,包括滿人統治者自己,無不感到驚訝:號稱無敵的滿洲旗兵和綠營軍究竟是怎么了?平日里耀武揚威的滿人將士們,什么時候已經變得如此貪生怕死,一觸即潰?

然而,滿人不應該有的失敗卻是一個事實,說明大清王朝確實是外強中干,而官軍的功能已經大大退化。

一戰(zhàn)之后,滿人創(chuàng)造的奇跡已經成為陳跡,剩下的只有笑柄。這件事導致的后果,誰也無法預料。自然災害雪上加霜,大大削弱了大清帝國的實力。備受貪官壓榨的漢人百姓,看到滿人的武力神話完全破滅,認為北京的統治者已經不堪一擊,推翻清王朝的最佳機會已經到來。許多處于社會底層的漢人,自然萌生了建立一個漢人王朝來取代滿人統治的念頭。

潰敗的廣東清軍官兵,很快地分散到他們家鄉(xiāng)的村莊和山野,有些人重操和平的舊業(yè),另一些人則投身于刺激性很強的打家劫舍。他們向朋友和伙伴講述洋鬼子的武力多么可怕,夷人的槍炮如何厲害,西方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何等新鮮,在民眾當中傳播對于夷人的恐懼。

但是人們驚訝地發(fā)現,如此可怕的洋鬼子,居然只敢駐扎在廣州附近,并沒有進城啊。再一打聽,那些令朝廷欽差大臣不寒而栗的洋鬼子,原來沒有獲得進城的批準。中國官方把他們擋在城外的主要理由,竟然是擔心百姓騷亂。此事給百姓帶來了很大的滿足感。民間開始流傳一句話:百姓怕官,官怕洋人,洋人怕百姓。

洋人怕百姓。這個結論不單是滿足了某些人的虛榮,還使一些人意識到了民眾當中所蘊含的巨大力量。洋人是不是真怕中國的百姓?如果說他們出于貿易利益的考慮,暫時不愿激發(fā)事態(tài),那么回答是肯定的;如果說他們決定暫時不進廣州,是害怕中國百姓的反抗,那么就低估了他們的貪婪和野心。

但是無論如何,清朝當道者遭受的屈辱,必然使?jié)h人百姓得到一種印象:只要舉行一次國民起義,就能打敗無能的清軍,建立一個漢人的王朝。

客觀的事實鼓舞了遍布全國的革命會黨。一些會黨把政治訴求和宗教教義捆綁在一起,利用傳教來增強凝聚力。另一些會黨則明確打出反抗朝廷的旗幟,會員們從事地下活動,避開官府密探警惕的目光。

眾多的會黨并非在一夜之間冒出,自從滿人入主中原,地下社會的活動就十分活躍。僅在半個世紀以前,一個名叫白蓮教的組織,發(fā)動了一場波及西部和西北數省的叛亂,甚至滲透到了華中。從嘉慶元年到嘉慶九年,官府都在忙于撲滅這場暴動。白蓮教誕生的宗旨,是抗議蒙古人篡奪中國的皇位。他們在漢人統治的明朝偃旗息鼓了,但是在滿人推翻明朝時又死灰復燃。

具有傳奇色彩的三合會是另一個著名的秘密結社,人們更多地稱之為天地會。它在韃靼人統治中國的第一個世紀內就出現了,在清廷鞭長莫及的南方十分活躍,廣東和廣西是他們孳衍的根據地。這個結社目標明確,堅決反清復明;會員分布廣泛,團結在莊嚴的誓言之下。他們蟄伏起來,只等機會一到,就會紛紛起事,推翻清朝政府。

中國有太多的會黨,包括白蓮教和天地會,都懷抱著驅除韃虜的共同心愿。他們從鴉片戰(zhàn)爭的結局中看到了清政府的軟弱無能,他們等得太久了,而現在有了天賜良機。因此,鴉片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的影響,可以如此總結:這個事實震撼了中國,羞辱了滿人,給漢人帶來了機遇。

漢人的這個機遇,對咸豐皇帝而言,是他一生中遇到的最大挑戰(zhàn)。他窮其一生對付死死抓住機遇的造反派,而這一切都是從帝國的南方開始。

對外戰(zhàn)爭影響到有識之士,影響到廣州附近的農民,也影響到了秘密幫會。道光二十六年和二十七年,一系列天災又加強了這種效果。湖南和廣西的一些地區(qū)谷物歉收,遍地饑民,盜搶成風。有些匪幫規(guī)模很小,隨聚隨散;也有一些大型匪幫,人數成千上萬,首領頗有人望,給縣官和省級官員帶來很大的麻煩。

為了對付這一類盜匪,官府號召各地訓練鄉(xiāng)團,組建武裝。這種民間武裝組織廣泛存在,本意是維護社會治安,制止局部動亂,但是一些造反組織正是利用這種局面,就湯下面,從自發(fā)的民間武裝運動中脫穎而出,例如咸豐登上皇位以后才出現的太平軍。

南方的海岸線上海盜猖獗,不但劫掠中國的船只,也會攻擊掛著外國旗幟的船舶。他們對海上交通的騷擾實在惱人,英國人不得不于道光二十九年派出軍艦來跟他們較量,在廣東附近的海上擊沉四十八艘海盜船。

英國人向海盜開戰(zhàn)的那個月內,廣西的陸地上有一大股造反軍正在跟官軍交手,距離海戰(zhàn)的地方只有幾天的步程。被英國人擊敗的海盜,有許多武裝人員被迫登陸。他們加入了廣西陸地上的造反組織,或者自成一股,為害城鄉(xiāng)。他們很容易跟那些地區(qū)的客家居民互相溝通,這些客家人,正是太平天國的雛形拜上帝會的群眾基礎。

種種跡象表明,大清王朝的壽命不長了。鴉片戰(zhàn)爭雖然沒有打垮清政府,但已完全破壞了它在國內外的形象,或者說,暴露了它骨子里面的腐朽與虛弱??滴鹾颓飨碌膹姶蟮蹏?,如今已經凋敝衰頹,賣官鬻爵與日俱增,軍隊戰(zhàn)斗力越來越差,貨幣貶值,日益接近金融破產,海盜與陸盜公然嘯聚,匪眾日增,各省要求獨立的呼聲越來越大。

正是在這樣一種危急的情況下,道光爺還在竭力掩蓋矛盾,享樂升平。對外戰(zhàn)爭的可笑失敗,對內放任造反武裝的軟弱無能,表明地方政府和中央政權普遍癱瘓。任何一個膽識和能力出類拔萃的漢人,都可以大膽制訂雄心勃勃的計劃,致力于恢復漢人的王朝。在有記載的歷史上,任何一個王朝,如果表現出道光時期這樣的特征,那就意味著它即將離開歷史舞臺。

大清王朝已經成為一出大悲劇的主角,人人都看在眼里。一位名叫米竇斯(也稱密迪樂)的西方駐華外交官親眼目睹了道光二十九年的中國,寫下了一句斷言:“從我們掌握的情況來判斷,中國正在進入一個無政府狀態(tài)的動亂時期,它遲早會讓滿清王朝走到窮途末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