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人都活在矛盾沖突里,包括內在與外在。矛盾沖突意味著費力……只要感到費力,能量就會耗損。只要心中有矛盾,就會有沖突,沖突一出現(xiàn),你又會想克服它。這種抗拒和沖突的形式也會滋生出一種能量,一個有寫作和繪畫天分的人,往往會借由心中的沖突去表達和創(chuàng)作。張力越大,沖突越強,表達的欲望就越高,這便是我們所謂的創(chuàng)造力。然而這并不是真正的創(chuàng)造力,而是沖突的產物。
選自《六月四日:有矛盾,就有沖突》
如果你的內在有空間,那空間里一定有寂靜—— 從寂靜里會產生別的東西,然后才有能力聆聽,有能力在不抗拒的情況下去覺知。心如果不塞滿東西,就能聽見附近的狗吠聲、火車經過遠處的那座橋所發(fā)出的聲響,同時也能覺知到眼前那個人話語中的真意。這樣的心是活潑而非僵死的。
選自《六月八日:沒有抗拒的覺知》
六月一日 能量可以帶來紀律
證入實相需要無比的能量,如果人不追求實相,他的能量就會制造出不幸,如此一來社會就必須管束他。因此,人的能量有沒有可能用于追尋實相和上帝、探索什么是真相、了解人生根本的議題而不被社會所摧毀?
你知道人是一個能量體,若是不追求實相,這股能量會變成破壞的力量。這么一來社會就必須塑造人,控制他的精力,于是能量就被扼殺了。也許你已經注意到另一個有趣的事實:如果你真的想做某件事,自然會有能量……這股能量會變成自律的工具,于是就不需要外在的紀律了。在追求實相的過程中,能量會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紀律。人若是能自動自發(fā)地追求實相,就會變成正當而善良的公民,而不是去依循某個政府或社會所制定的規(guī)范。
六月二日 二元對立會制造沖突
任何一種沖突,不論是生理上的、心理上的或心智上的,都會浪費精力。從沖突中解脫出來是極為困難的事,因為我們從小就被教導成努力奮斗的人。在學校里老師教我們的第一件事便是“努力”,然后我們整個一生就花在努力上了 ——若想有成就,你必須奮斗,必須對抗邪惡,學會壓抑和控制自己。因此學校教育、社會和宗教組織都在教導我們如何努力奮斗。周圍的人總是告訴你,如果想發(fā)現(xiàn)上帝,就必須守戒,努力地修煉,折磨你的身心靈,否定和壓抑你的欲望;你必須在精神層次上不斷地對抗某些東西 ——但這根本與精神修為毫無關系。
因此每一個層次上我們都在消耗能量,而能量消耗的本質就是沖突:應該和不應該之間所產生的沖突。二元對立一旦出現(xiàn),沖突便勢所難免了,因此你必須了解二元對立的整個過程 ——但并不是說二元對立不存在,因為男女、紅綠、明暗、高矮等的對立都是事實。我要指出的是,概念和事實之間的界分便是精力耗損的主因。
六月三日 概念的模式
你如果說“我該如何節(jié)省能量?”的話,那么你已經制造出了一個概念。你會按照這個概念而行事,如此一來沖突矛盾就產生了。但若是能覺察自己的精力是怎么消耗的,你就會發(fā)現(xiàn)心中的沖突便是最主要的耗能原因 ——譬如有煩惱而不去解決,活在舊有的記憶里,受制于傳統(tǒng),等等。
你必須了解能量消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但不需要按照商羯羅、佛陀或其他圣人的觀點,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去觀察沖突的整個過程。因此,能量消耗的主因便是沖突。只要概念比事實還重要,沖突便永遠存在。
六月四日 有矛盾,就有沖突
大部分的人都活在矛盾沖突里,包括內在與外在。矛盾沖突意味著費力……只要感到費力,能量就會耗損。只要心中有矛盾,就會有沖突,沖突一出現(xiàn),你又會想克服它 ——另一種形式的抗拒。不過抗拒也會制造出某種形式的能量。
所有的行動都是奠基于應該或不應該的沖突之上的。這種抗拒和沖突的形式也會滋生出一種能量,但仔細地觀察這種能量,你會發(fā)現(xiàn)它是具有破壞性的——它不是創(chuàng)造的能量。一個有寫作和繪畫天分的人,往往會借由心中的沖突去表達和創(chuàng)作。張力越大,沖突越強,表達的欲望就越高,這便是我們所謂的創(chuàng)造力。然而這并不是真正的創(chuàng)造力,而是沖突的產物。承認自己心中有沖突矛盾,自然會為我們帶來順暢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