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年疑案解密(3)

歷史不忍細讀 作者:《百家論壇》編輯部


研究者還將光緒的頭發(fā)與當代慢性砷中毒患者的發(fā)砷進行了對比,是后者的66倍,砷含量分布曲線也截然不同。這就排除了光緒因長期服用藥物導致慢性砷中毒死亡的可能。

福爾摩斯說,排除了其他可能,剩下的就是真相——造成光緒頭發(fā)上高含量砷元素這一異?,F(xiàn)象的,只能來自他自己尸體的沾染。

遺骨和衣物傳達的秘密 2006年后,課題組決定擴大取樣分析范圍。由于不能開棺,就再次提取了光緒帝的頭發(fā)殘渣物及散落的頭發(fā),并首次提取了光緒帝的遺骨及衣物,采樣嚴格按照規(guī)范的法醫(yī)開棺檢驗的方法進行。

光緒帝的頭發(fā)上局部有結痂物狀的殘渣,砷含量明顯高于頭發(fā),說明它是光緒帝頭發(fā)高含量砷的來源,而這些殘渣物的唯一來源只能是光緒帝的尸體。

尸體腐敗后,器官組織中的砷可能會沾染到骨骼上。在裝存光緒遺骨的瓶內碎屑、一塊肩胛骨和一塊脊椎骨上,也分別檢測到了高含量的砷,表明某些遺骨表面沾染了大量的砷,它們來源于腐敗的尸體。

光緒帝的衣物有5件。在3件較為完整的上衣中,胃腹部位均有多處腐蝕脫落形成的窟窿。檢測結果表明:大量的砷化合物曾存留于光緒帝尸體的胃腹部,尸體腐敗過程會進行再分布,有多個去向,并由里向外侵蝕衣物。

于是結論出來了:光緒帝的骨骼、內層衣物及頭發(fā)的高含量砷均來自其尸體胃腸內容物含砷元素的直接沾染。

還剩下一件事:判定毒物。也就是說,光緒帝胃腸中致命的砷元素究竟來自哪種化合物。一系列分析、比較及小鼠實驗的結果是:砒霜。人口服砒霜60至200毫克就會中毒死亡。因受條件限制,光緒帝尸體中的砒霜總量難以測算,但僅頭發(fā)殘渣、內層衣物及其殘渣中的砒霜總量就高達約201.5毫克,那么他攝入體內的砒霜總量足以致死,應該沒有疑問。

砒霜中毒,這個小說家熱愛的情節(jié),也殘酷地發(fā)生在一位皇帝身上……

科技手段向來是進入歷史的有效途徑。光緒帝死因的破解,涉及“中子活化”、“X射線熒光分析”、“原子熒光光度”、“液相色譜/原子吸收聯(lián)用”等一系列現(xiàn)代技術,并有大量的綜合分析和模擬實驗。戴逸先生認為:“這項工作走出了一條超常規(guī)之路,是運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和偵查思維解決歷史問題的成功嘗試。是自然科學研究與社會科學研究并肩合作的范例?!边@一新結論也將推動清史研究的發(fā)展。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瀛臺囚徒光緒帝死于農歷十月二十一日酉時(下午五至七時),太后死于農歷十月二十二日未時(下午一至三時)。從那時起,關于光緒是被謀殺的說法就在流傳,而到了20世紀80年代,史學界的研究卻推翻了這些“小道消息”,認定光緒常年體弱,是自然死亡。但如今,歷史再次拐彎。

從2003年起,一項名為“清光緒帝死因”的專題研究就已展開,研究者由中央電視臺清史紀錄片攝制組、清西陵文物管理處、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反應堆工程研究設計所、北京市公安局法醫(yī)檢驗鑒定中心4個單位的相關人員組成,并作為“國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學術問題研究專項課題”正式立項。

2008年11月2日,在北京京西賓館的會場,由鐘里滿、耿左車、王珂、張新威等13人聯(lián)合署名的《清光緒帝死因研究工作報告》正式向外界公布,宣告光緒帝系被砒霜毒殺,百年疑案這回似乎塵埃落定,但是,下毒真兇依舊是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