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5.為斯皮爾伯格拍電影(2)

眼之愉悅 作者:(法)弗朗索瓦·特呂弗


兩個月后,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在藍色海岸舉行,馬丁·斯科塞斯(MartinScorsese)執(zhí)導的《出租車司機》(TaxiDriver)摘得大獎,與此同時,我在加利福尼亞的帕梅黛沙漠再次見到了斯皮爾伯格和他的劇組。這一次,我感覺玩笑開大了。在四架不停旋轉(zhuǎn)的巨大螺旋槳面前,我們把一只又一只沙袋倒空,沙粒向我們撲面而來!半年前,當我們把人工煙霧噴向華爾街的銀行家時,我覺得此舉非常有趣,但當我自己成為受害者時,面對這首風扇演奏的交響樂,我一點都笑不出來。

有幾次,我甚至無法透過旋轉(zhuǎn)沙幕找到攝影機的確切位置,總之,斯皮爾伯格向我們發(fā)出的指示都十分模糊。我們只知道開著吉普車在茫茫大漠(頂著沙塵暴)里躥來躥去,為了尋找三十年前失蹤飛機的殘骸。

當我觀看這部電影時,我發(fā)現(xiàn)這場沙塵暴的鏡頭出現(xiàn)在開頭,效果太棒了。說實話,拍這場戲時,我覺得自己很可憐,這在影片中也顯而易見。當那個胖胖的墨西哥士兵結束講話,觀眾可以看到在暗黃的沙塵暴中有一個驚慌失措,踉踉蹌蹌,快要失去平衡的身影:那個人就是我!

常常有人問我,作為導演,我是否想對我的同行斯皮爾伯格提些意見或發(fā)表些評論。答案是不,決不。我希望做他眼中的理想演員,從不抱怨,從不提任何要求,也不提任何建議。我就按照他的要求去做,當他喊“?!睍r,我像世界上所有的演員一樣,把目光轉(zhuǎn)向他,看他是否滿意。

我之前就知道這部電影會有五十分鐘的特效,但我真的不知道斯皮爾伯格想追求哪種視覺效果,直到道格拉斯·特魯姆布(DouglasTrumbull)邀請我參觀他的工作室。在那里我看到該片的絕大部分都是由重疊畫面構成:

a)發(fā)生在地面上的事

b)發(fā)生在頭頂上的事

c)發(fā)生在天空中的事

所有這些畫面的最終形態(tài)都是在影片拍攝結束后,在沖洗室被確定下來的,這和阿爾弗萊德·希區(qū)柯克拍攝《鳥》(Oiseaux)時的情況一樣。

例如,我看到道格拉斯·特魯姆布按照以下方法拍攝天空中千變?nèi)f化的云:他在貯滿溫水的金魚缸中擠入幾管白色顏料,然后用不同的速度拍攝顏料的運動。在影片中,把它疊印在房屋上方,就形成了洶涌翻滾的云,你們一定記得這些畫面。

參觀完特效部后,我變謙虛了。我明白了,在這樣一部電影中,演員的作用就是營造有裝飾效果的畫面,我還明白了,為了單純地成為壁毯上的一個身影,就必須無視斯塔尼斯勞斯基的理論。

在影片的整個拍攝過程中,我對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欽佩不已,而當我看到最終的電影時,我對他的才華又增添了幾分敬意。我發(fā)現(xiàn)一些在拍攝時讓我覺得幼稚的想法事實上設計得相當巧妙。舉個例子?在接觸到第二類人之后鼓掌并相互道賀的科學家。拍攝的時候,我想:“從故事性的角度看,這種態(tài)度既不客觀也不有趣”。我錯了,因為當我觀看這部影片時,科學家們鼓掌相互道賀的那一刻讓人感覺是影片的最后一幕,觀眾感到失望,他們希望還有故事發(fā)生。果然,不一會兒,有人向空中看去,他看到了空中洶涌翻滾,千奇百怪的云……影片就從那著名的第三次相遇重新開始……

我想《第三類接觸》的成功源于史蒂文的一種特殊天賦,他能使奇特的事物顯得真實可信。如果對《第三類接觸》進行分析,您會發(fā)現(xiàn),斯皮爾伯格在拍攝所有關于日常生活的場景時,都會給它們?nèi)旧蠅艋蒙?,而在天平的另一端,在拍攝夢幻場景時,他又盡可能地使它們具有日常生活的特點。

我和很多演員一樣,在拍攝過程中什么都不明白,今天我想說:“我過去一直說,我當時就知道它會很棒,會很成功”。

(《斯皮爾伯格的奇遇》序,托尼·克勞利著,皮格馬利翁出版社,1984)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