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薩尼納控制了駕駛艙的同時,他的3位同伙(1男2女)阿齊茲?阿特拉什、莉瑪?塔努斯和阿斯哈克?哈爾莎,也分別手持手槍、手榴彈、炸藥包、電雷管等兇器占據了機艙重要位置,控制住了乘客。
當天18時,薩尼納向以方機場塔臺通知了飛機被劫持的消息,1個小時后,那架被劫持的波音707客機緩緩降落在了盧德機場。
以色列當局接到消息后,再也不像4年前航班客機被劫持后那般慌亂,而是有條不紊地啟動了應急程序。包括國防部長摩西?達揚、交通部長西蒙?佩雷斯、總參謀長大衛(wèi)?埃拉扎爾、空軍司令莫蒂?霍德在內的軍政要員迅速集中到了機場塔臺,商議對策。與此同時,269部隊指揮官埃胡德?巴拉克中校也帶領特種突擊隊火速趕到了機場。
而此時,狂妄的恐怖分子也終于慢條斯理地提出了自己的條件:要求以色列政府釋放關押的317名巴勒斯坦人,并以此來交換人質。
殊不知,此時的以色列總理已經換成了以強硬著稱的梅厄夫人,她定下的處理原則是絕不向恐怖分子妥協(xié)。在總理的指示下,達揚等人制訂了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先想方設法阻止飛機起飛,盡量拖延時間,再伺機發(fā)動突襲。
根據計劃安排,巴拉克中校帶領幾名突擊隊員,悄悄接近了被劫持的飛機,先后放空了飛機油箱中的燃油,接著又神不知鬼不覺地破壞了飛機的滑行操作系統(tǒng),并放了飛機輪胎中的氣。這樣一來,也就達到了阻止飛機起飛的目的。
當晚21點左右,恐怖分子提出讓以色列當局在2小時內放人,然后再用飛機將他們送往開羅,否則將開始處死人質。為了更好地和恐怖分子溝通并穩(wěn)住對方,以方派來了精通阿拉伯語的國家安全總局調研處長維克托?科恩與恐怖分子周旋。
科恩的到來,為應急指揮中心贏得了寶貴的時間,經過再三斟酌,指揮部最終決定讓269部隊的特戰(zhàn)隊員扮成維修飛機的機械師,接近飛機后再發(fā)動攻擊,而且在行動中隊員要使用小口徑的貝雷塔手槍,因為這種手槍的威力較小,即使誤傷到人質也不至于喪命。
確定了行動方案后,巴拉克中校迅速挑選精干隊員組成突擊小組,在他抽調的突擊小組中,可以說是“星光璀璨”,其中有后來成為了以色列總理的內塔尼亞胡,有國防部長摩西?達揚的侄子、24歲的中尉烏齊?達揚,有年輕軍官奧馬爾少尉以及269部隊的其他優(yōu)秀特戰(zhàn)隊員。
在盧德機場的一座機庫內,恰好有1架正在檢修的以航波音707客機,于是巴拉克中校便率領特戰(zhàn)隊員進入機庫進行戰(zhàn)前模擬訓練,并反復演練如何悄悄接近接近艙門和應急出口。
根據對恐怖分子和炸彈位置的推斷,巴拉克為突擊隊員安排了任務:前門由副隊長丹尼?亞托姆和偵察兵伊契克負責;左側機翼上的前應急出口由莫德海?拉哈米姆負責,他曾于3年前以一己之力制服了3名企圖劫機的恐怖分子,而這次他則是負責排除炸彈的關鍵人物;內塔尼亞胡、阿里克以及2名預備役偵察兵馬爾科和雅科夫為第二梯隊,負責突擊右側機翼上的應急出口。
那邊,科恩還在以其三寸不爛之舌與恐怖分子進行著漫長的對話,隨著時間越拖越長,幾名恐怖分子漸漸失去了耐心,甚至變得有些神經質,情緒變得反復無常,他們一會擺弄炸彈以示威脅,一會又允許并幫助機組人員為人質發(fā)放食品。對此,科恩后來回憶道:“從半夜開始,恐怖分子就不再重復他們的要求了,我估計他們的威脅都只是虛張聲勢的恫嚇。很明顯,他們現(xiàn)在希望的只是能活著離開以色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