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英國的歐洲”還是“英國與歐洲”(3)

新歐洲風云:歐洲諸國的崛起、衰落和復興 作者:文天堯


在“舒曼計劃”的引導下,1952年,由法、意、西德、比、荷、盧六國共同組成的“歐洲煤鋼共同體”成立。該組織將統(tǒng)一管理參加國的煤鋼生產與銷售等,而這也是歐洲邁向具有超國家性質聯合的新起點。從此,歐洲諸國向著一體化的方向不可逆轉地發(fā)展起來。

英國看著歐洲六國的舉動,不由感到自己所希望的,西歐形成一種便于自己影響的松散聯合的愿望將漸行漸遠。而此時在歐洲,法國已經取代自己成為了歐洲聯合的領頭人。讓英國感到難過的是,對于這一點,美國竟然采取了贊許的態(tài)度。美國為了對抗蘇聯,推行自己的全球戰(zhàn)略,自然是積極支持西歐一體化。當美國看到英國的拒絕態(tài)度,它沒有站在自己“伙伴”英國的身邊,而是倒向了西歐的主要力量——法德聯盟。最終,它們也將替代英國成為美國在西歐的主要伙伴。

出現這種始料不及的局面,英國對歐洲的矛盾心態(tài)掙扎得更加激烈,而這種矛盾的無法調和,也使得英國在歐洲大陸的外交處境艱難?!皻W洲俱樂部”在國際事務上將會成為一股舉足輕重的力量,這是不可逆轉的事實,也由不得英國不承認。英國因考慮到國家利益而想加入,又因擔心國家利益而心存顧慮。事實上,無論英國是否還能在歐共體中占主導地位,歐共體的存在都將削弱它對歐洲大陸的影響。

其實,從拒絕入盟到被迫融入,英國對歐共體愛恨兼有。英國之所以如此,其一,是因其作為沒落帝國企圖挽住落日余暉的復雜情緒使然。其二,這也是因其過于考慮自身主權權益所至。最后,作為傳統(tǒng)世界大國,實力雖下降,卻還是無法接受以平等身份參與國際社會。愛也好,恨也罷,英國再無奈也得面對自己的衰落事實,也得面對歐洲大陸國家正在通過跨國聯合而走向重新發(fā)展的事實。這是兩種趨勢在對碰,是舊的“英國的歐洲”和新的“英國與歐洲”的兩種發(fā)展趨勢在對碰。

也許,在自身勢力還能覆蓋全球時,英國人可以說歐洲是英國的歐洲,英國人可以通過“聯彼制此”或通過“聯此制彼”來加強自身對歐洲的影響力。確實,英國的“均勢”一度讓歐洲大陸國家的力量對比得以均衡。而英國通過扶“弱”抑強,也始終凌駕于歐洲諸國之上。在歐洲大陸相對穩(wěn)定時,英國人又上演“孤立主義”戲碼,擺出一副不干涉外人的面孔。

如果說,之前的英國凡事都是因勢利導,那當“英國的歐洲”不再,此時的英國是否也該因勢利導呢?要知道,“大英帝國”已經是明日黃花。英國在全球稱雄稱霸,那已經是18—19世紀的事情了。而在整個20世紀,英國卻是在不斷走向衰落。此時英國還想對歐洲大陸施以“均勢”,恐怕也會是力不從心。

英國的力不從心是極其明顯的。一戰(zhàn)結束后,英法控制的國際聯盟建立了凡爾賽體系。然而,這個體系既不穩(wěn)定也不完整,最后只能以美國主導的華盛頓體系來補充。在歐洲問題上,關于德國的賠款問題,英國最后也不得不把主導權讓給了美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