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修炮臺。”
在會議上,阿部正弘對手下的官員說道。
大家覺得相當?shù)哪涿睿@炮臺要說也修得不少了,長崎就有好幾個呢,也沒見那些個玩意兒把美國佬給怎么著了啊。
看著大家一臉疑惑的樣子,阿部首輔連忙解釋說,光修那么幾個炮臺是不夠的,關鍵要多修,拼了命地多修,往死里修,以數(shù)量壓倒質量,只要炮臺多,也就不怕軍艦了。
可大家依然是一副莫名其妙的樣子,因為誰也不知道,這多修炮臺的“多”,究竟要多到個什么程度。
“繞著日本一圈就行,長州(山口縣)、薩摩(鹿兒島縣),但凡有海岸的地方我們都修上炮臺就行?!卑⒉坷洗罂犊ぐ旱負]動著大手說。
這下大家伙兒算是明白了,全日本都圍著炮臺,確實夠多了。
不過想想倒也是,到處都修上了炮臺,密集型的一圈,任他黑船白船,一律大炮轟死丫的。
所以到會的一片沉默,全場一致通過了這個辦法。
眼看著這個江戶時代最為壯觀、投資最大的軍事工程就要開工了,終于還是有人跳了出來,表達了自己的反對意見。
出來反對的是荷蘭人。
理由相當簡單,如此巨大的工程,暫且不說預算、人力,也不說各地的領主和百姓干不干,單從你阿部正弘要的那個防御效果來說,也是達不到的。畢竟炮臺是死的,射程也是死的,可人家軍艦是活的,人家一走你就沒轍了,人家要弄了個射程夠遠的艦炮,那你就等著清掃炮臺廢墟吧。更何況,這炮臺整天暴露在外,風吹日曬,難免要修修補補,可這是繞日本一圈的大工程,你交給誰去辦?誰肯辦?誰能辦?
阿部正弘一想,覺得確實有道理,于是便問荷蘭朋友,那究竟該怎么辦才好?
荷蘭人給了兩個計劃僅供參考。
第一個是買軍艦,建立海軍,跟美國人、英國人之類抗衡,自己用大炮保衛(wèi)自己的領海。
當然,這軍艦最好要從荷蘭購買,因為打得遠,開得快,售后服務也有保障。
為了表示自己純粹是出于國際人道主義,為盟友著想,避免引起日本友人以為自己在變相推銷軍艦的誤會,荷蘭人接著就說出了第二個計劃——將“鎖國令”給廢了,實行開國。
這后一個方法荷蘭人知道幕府是絕對不會采納的,畢竟幾百年的國策,是絕對不可能說變就變的,所以,日本如果不想被美國壓著欺負,唯一的辦法就是建立自己的海軍—從荷蘭買軍艦,不然,你總不見得什么都不做干等著吧?
別說,幕府還就偏偏什么都不做了。
阿部正弘想了三四天后,終于想出了他認為非常合理的應對方案,總結下來四個字——無為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