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不可等同視之

毛澤東品評四大名著 作者:李子遲


《三國演義》是小說,《三國志》是史書。毛澤東作了界定,他說:“兩者不可等同視之?!?/p>

他經(jīng)常用《三國志》印證《三國演義》,使《三國演義》增強真實感;也習慣用《三國演義》解釋《三國志》,使人物形象生動,使史事栩栩如生。兩者互補,相得益彰,以至再上層樓,豐富思維力度,穿插在報告、文章里,或據(jù)不同對象開展教育,恰到好處。

1958年11月,毛澤東在武昌,他滿有興趣地對李井泉、柯慶施等人說:“今天找你們來談談陳壽的《三國志》。”他接著說:“《三國演義》和《三國志》,雖然是兩部不同類別和不同文體的著作,但從內(nèi)容上來說,這兩部著作具有密切的關系?!?/p>

據(jù)陶魯笳(時任山西省委第一書記)回憶:

1958年11月20日正午,毛澤東召集柯慶施、李井泉、王任重和我四個人,到他在武漢東湖畔的住所開座談會。原來我們都認為,主席要座談的是預定在明天,即11月21日開始的中央工作會議和相繼召開六中全會的問題。誰也沒有料到,當主席和藹可親地招呼我們在客廳坐定之后,一開頭他卻說:“今天找你們來談談陳壽的《三國志》?!彼晳T地拿起一根煙,一折兩截,把一截放在桌上,一截插進煙嘴,點燃后輕輕吸一口,然后問大家:“你們都看過這部書嗎?”柯慶施首先回答:“看過,還看過《三國演義》呢?!?/p>

毛澤東側身坐在座椅上,向我們環(huán)顧了一下說道:“不過,《三國演義》是小說,《三國志》是史書,二者不可等同視之。若說生動形象,當然要推演義;若論真實性,就是說更接近歷史真實,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就不如陳壽的《三國志》啰!”

毛澤東還特意說:“比如,舊戲里諸葛亮是須生,而周瑜是小生,顯然諸葛亮比周瑜年紀大。這可能是來源于演義。而在《三國志》上記載,周瑜死37歲,那時諸葛亮才30歲,即比周瑜小7歲?!?/p>

這時李井泉插話說:“書中那么多人物、事件,看過就忘了,不如主席記得那么清楚。”毛澤東說:“為什么記不清楚呢?要想記得清楚,看書就得講究方法。讀書的方法無非兩條,第一條要學會用聯(lián)系的方法看書中的人物、事件;第二條要學會當評論員?!?/p>

毛澤東愛讀《三國演義》,也很愛讀《三國志》。在毛澤東晚年的讀書生活中,這兩部不同體裁、不同類別的書,他實際上把它們當作一部書了。(忻中:《毛澤東晚年的讀書生活》,《黨史文匯》雜志,1994年第8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