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進一步,凡醫(yī)生給光緒開的藥方,如果對癥了一點,那么就有可能被人改動。當醫(yī)者第一次開方之后,光緒不僅自己反復叮嚀不要改動,而且還派太監(jiān)再三叮囑千萬不要改。如果不是以前方子屢屢改動,我們實在想象不出為什么光緒會這樣做。
綜上所述,我們基本上可以斷定,西太后實際上就是在借為光緒看病之機,行謀害之實,藥不對癥地胡治亂看,使得光緒的病越治越重,起初不過頭暈,“既而胸滿矣,繼而腹脹矣。無何又見便溏遺精,腰酸腳弱”。這位過度虛榮的老太婆實在不情愿讓自己死在光緒前面,不甘心讓光緒在她死后翻戊戌的案,使她蒙垢青史。西太后心里明白,戊戌的事錯的是她,而不是光緒,她實行的新政,實際上就是當年變法的翻版,不過這老太婆政治可以抄襲,卻死活不肯認錯。她還明白這樣一條中國式的道理:中國的事情就是這樣,在政壇上誰靠的時間長,誰就是勝利者,至少是暫時的勝利者。但70多歲的她想靠過不足40歲的光緒的確是件難事,公開地廢黜或者干脆干掉光緒,無論中國還是外國,反對的人太多,根本行不通,沒辦法,只好來這慢法子。當光緒病情變重時,她感到有可能要贏了,于是一方面大張旗鼓地向全國廣征“良醫(yī)”,一方面依然實行“胡治工程”。名義上是昭示她的“慈心”,其實不過是為了告訴世人,光緒要不行了,而且不賴我。
然而,她和光緒這30多年的差距卻也非同小可。事實上,光緒病重之時,她也病入膏肓了,但她卻根本不肯承認。當一個找來為光緒看病的醫(yī)生,偶爾看了一下她的脈,診斷說她有糖尿?。ㄏ剩r,老太婆勃然大怒,硬是逼著人家改口,說消渴乃口渴之誤。其實,她不僅有糖尿病,而且還一口氣拉了兩個多月的痢疾。老太婆嘴上雖然不認賬,但她心里其實非常清楚她自己也沒幾天好活了,她只是憑著一口氣硬撐著。當光緒還沒咽氣的時候,她就讓人到光緒處穿素服,而到她這兒要穿吉服,她委實太希望光緒死了。終于,拉了兩個多月痢疾的老太婆竟然靠死了37歲的光緒,當?shù)弥饩w確實病死的消息之后,這個“意志頑固”的老太婆一口氣松下來,終于拉完了她最后一泡稀屎,“鳳馭賓天”,追著她的親外甥到陰曹地府打政治仗去了。這就是為什么兩個人竟然在兩天之內(nèi),一前一后撒手歸西的緣由。
這樁公案,陪審團裁定,西太后葉赫那拉氏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