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曰:“窮則變?!贝似鋾r矣。第于積重之秋,驟行變法之政,茲事體大,猝難畢舉。而究其所最要者,如用人、理財、練兵三大端,實屬瞬刻不容稍緩。誠就斯三者而實力變革,汰其宿弊,矯其積習,用以培養(yǎng)元氣,護持根本,二三年間,可望自立??v不能抗拒群雄,保我全局,而畫疆自守,政自我出,猶可多存數千里土地人民,以為異時徐圖恢復之計。
此篇說帖,雖然“變法空”,但也足見袁世凱對變法圖強心之迫切。相比當時不少士大夫們上書朝廷,陳述對時局的看法,袁世凱此帖還有“論各國情形甚當”的可取之處。袁世凱在他的說帖中稱:“論者謂,中國貧弱,不堪用武,亟宜陰嗾他國興師助我,當可驅逐德人,抑或商準各國開口通商,即可公處膠澳。此恐未能嗾群雄之斗、飽群夷之欲也。何者?俄、法向有密約,英、倭近復締交。四國各有黨援,勢若分成兩敵,以德之中立也,于是彼四國者,莫視其向背,以為輕重。夫彼方重之,即安得而背之。雖俄人與我關系較重,睦誼較敦,然唯利是視,又豈肯舍公法局外之例,愛我仇德,使德、英合謀,增樹勍敵,以自詒伊戚也哉。是誠有以知其必不然矣。且也俄已儼然認東北數省入其版輿,英復隱然視大江南北在其掌握,倭窺浙、閩,法圖滇、桂,鷹瞵虎眈,各奮得時則駕之志?!痹绖P對于時局的判斷,對于各國與中國關系的論述,基本是符合實際的,也是有遠見的。時有論調,說俄乃中國之友邦,尤其是《馬關條約》簽訂后的“三國交涉”事件,讓不少中國高級官員為之感激涕零,張之洞、劉坤一等人紛紛贊成聯俄。李鴻章對俄本來就格外垂愛,在這股潮流的鼓動下,已經失寵的李鴻章還得以出訪俄國,與俄簽訂密約,讓俄國把鐵路修筑到中國的海參崴,并全權負責鐵路沿線的一切事宜。不久后,俄國還覺不飽,強占旅大,康有為等人再度提出,“請盡開沿??诎?,以利益各國”,“許其便地通商,公眾共保,則俄人亦也不能獨肆要求”??涤袨檫€把“以夷制夷”的策略視為中國的“救世良方”,希望借助各國相互爭奪,以便讓中國漁翁得利?!耙砸闹埔摹笔抢铠櫿麻L期以來的外交策略,甲午戰(zhàn)敗就知道此丹不靈了。袁世凱經過朝鮮的歷練,經過甲午戰(zhàn)敗的洗禮,看問題的確更為成熟。他知道俄國的野心意在東北。而其他列強,也不會在相互競爭中,讓中國得利。長期以來奉行的“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在袁世凱看來已經是與虎謀皮,是行不通的?!爱敃r,國際局勢的發(fā)展證明了康有為及其同伴們的建議大多是一廂情愿的書生空談,而袁世凱對中外關系的論說卻多有真知灼見?!?
袁世凱這一說帖確實較空,“其實只是變法上書高潮中的一個表態(tài)”。但半個月后的第二個說帖,就提出了較為可行的維新主張:
……然中國目今情勢,舍自強不足以圖存,舍變法不足以自強,一國變可保一國,一省變可保一省??v不能合朝野上下,一一舍其舊而新是圖,而切要易行之端,要當及時,而力求振作,似宜先遴飭二三忠誠明練督撫,姑參仿西法,試行變革,于用人、理財、練兵三大端,責其所為,不以文例相繩,不為浮言所動,期以年限,專其責成,俟有成規(guī),在迅飭各省循法推廣。……儻能嚴飭各疆臣,破其痼蔽之習,認真變法,實事求是,不出十年,可冀自強,五洲各國,孰敢蔑視,即或勛舊疆臣,未便屏棄,因可厚祿以養(yǎng)之,崇秩榮之,至天下事非才不理,斷不宜值此累卵之危,使膺國家之繁劇,而托諸優(yōu)游之歲月,以致誤國誤民,并誤其身,得失利害,較然可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