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林中木屋——踩著松針穿梭林間

不丹的旅行者與魔術(shù)師 作者:陳念萱


不丹的房子多半是用河床里堅硬的流水石作為墻基,屋梁與地板皆為木造,屋頂則用石頭一塊塊地壓著鐵皮蓋,形成特殊的景觀。

面積不大的松樹林里,蓋了兩座木屋,是我們的臨時客棧,而室外也搭蓋了許多臨時帳棚。有幸住在屋里的人并沒有享受私人空間的機(jī)會,因為夜里所有人都帶著自己的睡袋,一排排地躺在一起,只有當(dāng)白天收起睡袋時,它才真正成了住所里的客廳或會議廳。即便是廚房邊的倉庫,也都騰挪出來做客房,可謂盛況空前。

臭蟲橫行的木屋,不時侵?jǐn)_這群可憐的外來客,全身上下布滿了血肉布施的遺痕,這些奇癢造成的疤痕,一直到一兩年后才會逐漸消除。

三餐都是在樹林里搭起的臨時桌板上自行取用的自助餐,每個人排隊拿完菜飯,便各自尋找角落進(jìn)食,或在火堆旁,或在石塊上,找不到落腳點,就任意走動,一邊吃飯一邊群聚聊天。這種踩著松針穿梭在樹林之間的飲食方式,予人某種飽滿的幸福感,許多人都在柔和的火光里散發(fā)舒適情緒,仿佛心中悄悄升起浪漫的情歌,沒有對象地輕輕吟唱。

飲食方式雖然粗率,菜色卻是非常豐富的。有各種顏色的米飯,紅的黑的白的或黃白相間的拌飯,另有印度式的烤餅以及各種口味的夾餅。然后就是每一道都有辣椒的典型不丹菜:起司辣椒、混合蔬菜、干椒燒牛肉干、紅燒蘿卜與帶皮豬肉、辣味雞塊、各種口味的馬鈴薯,還有我最喜歡的ㄟ嬤搭薊(香辣蔥燒起司鮮椒)。

在我看來非常美味的不丹菜,對一輩子沒碰過辣椒的西方人來說非常痛苦。每個人都抱著一杯冰水猛灌,不時發(fā)出嘶嘶咂咂聲,毫無選擇地邊吃邊叫,然而據(jù)說廚房已經(jīng)盡量少放辣椒了。不丹人做菜不放辣椒好像不能完工似的,看著那些洋人吃得哇哇叫,仍然非放不可,餐餐不能不辣。正中下懷,吃得興高采烈的我,心里壞壞地偷偷微笑。

不丹菜的烹飪方式非常簡易,多半是將材料任意清洗切開后丟入鍋中(毫無刀工可言),加入剁碎的生姜、大蒜、洋蔥與奶油燜煮,有時加些蕃茄做調(diào)味料,起鍋前灑上特殊口味的起司攪拌,就成了標(biāo)準(zhǔn)的不丹菜。幾乎每道菜都是這么做的,沒什么變化,卻非常好吃。

飯后到小森林里散步是非常舒服的享受,回到木屋時,正好可以趕上熱騰騰的下午茶,活絡(luò)凍僵的鼻子。11月的秋末,在日溫差相當(dāng)大的不丹,一過中午就開始泛涼,絲絲寒意,鉆心透骨,燦爛的陽光倒像是一場騙局,只持續(xù)不到一個鐘頭的暖意,就溫度盡失,讓人毫無防備地看著那光線依然強(qiáng)烈鮮明的天空,恍恍惚惚地瑟縮在刺眼的陽光下,無法辨識冷熱。

木屋旁約五分鐘路程有一條河流,只要靜下來,就一定能聽到流水聲,如天籟般敲擊著處處都是石頭河床的河流,仿佛吟詩似的緩緩念誦久遠(yuǎn)以來的史詩。清澈見底的河床,教人有躺下去休息的錯覺,潔凈柔和得不可思議,想也沒想地就沖過去狠狠地喝幾口,冰涼透骨,炎炎夏日當(dāng)飲料一定甘甜宜人。

事實上,不丹各處都是河流縱谷,走到哪兒都有緩緩行進(jìn)的河流,常讓人忍不住蹲在河邊沉思,忘卻過去、未來有何不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