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仰慕

克里希那穆提傳 作者:(印度)普普爾·賈亞卡爾


1889年,安妮·貝贊特(生于1847年,死于1933年)讀到勃拉瓦茨基的《秘密教誨》這本書,不久之后,她就和這名通神學會的創(chuàng)始人結識了。貝贊特夫人一直都是叛逆分子,自由的思考者,一位堅持自己理想的斗士。她善于雄辯而又有奉獻精神,因此她具有非常高層次的組織能力。她是一位熱情的改革者,長期致力于思想自由、女權運動、工會制度、費邊社會主義以及節(jié)育的推動。勃拉瓦茨基的著作卻完全改變了她。她把自己無窮的精力從唯物論和無神論轉向玄學和神圣的使命。她宣布加入通神學會時,她的朋友和仰慕者,譬如蕭伯納、韋伯夫婦以及查爾斯·布雷德洛等人,全都為之愕然。她很快地遠離過去的伙伴,她知道自己所扮演的新角色可能引起仰慕者的嘲諷,因此寫下了這段感言:此刻就像我的人生其他階段一樣,我仍然無法以謊言換取平安。不管這篇說辭令人滿意或不令人滿意,會帶來贊美或是責難,在那個緊迫的召喚之下我必須說出實情。對真理的忠貞不二使我必須保持不受玷污,不受友情和人際關系的束縛。真理也許引領我進入一片荒蕪,即使如此我也必須追隨。她可能剝奪我所有的愛,我還是必須追隨她。即使她殺掉我,我仍然信任她。我的墳上不需要任何墓志銘,只需要這句:“她一直都在追求真理?!?893年她四十六歲的時候,決定把自己的后半生奉獻給印度。

她察覺印度人對自己的宗教信仰和精神文明已經(jīng)缺乏興趣,而恢復這些就是她在世上的任務。她首次的演說便指明了這一點:

“如果宗教在這塊土地上消失了,這個世界就不再有宗教的存在。印度的手中握有照亮那些在迷霧和風雨中失落的唯物主義者的圣火。如果這圣火從她的手中掉落,它的火焰就會被那些渴求世俗財物的人踐踏。印度如果喪失了她的精神文明,也就喪失了她的未來。如同希臘與羅馬,她必定陷入黑暗?!?

于是安妮·貝贊特開始研究印度經(jīng)書,學習梵文,不斷和這塊土地上的宗教領袖們進行討論。許許多多的知識分子和年輕的求道者在她熱情的激勵下,都參加了通神學會。有一位十二歲的年輕男孩名叫賈瓦哈拉爾·尼赫魯,每次都全神貫注地聆聽她那深具說服力的演說,他是受到老師費南達·布魯克斯(一位通神學會會員)的鼓勵,才去聽安妮·貝贊特演說的。

受到這些教誨和安妮·貝贊特演說的吸引,他要求父親莫提拉爾·尼赫魯(主張民族主義的當紅律師,后來組織了國大黨)允許他加入通神學會。莫提拉爾·尼赫魯聽到兒子的要求居然笑了,原來他自己就是勃拉瓦茨基夫人時代的通神學會會員。得到父親的許可,十三歲的賈瓦哈拉爾·尼赫魯便成了貝贊特夫人親自啟蒙的會員。后來他去參加瓦拉納西的一次會議,在那里遇見滿面白髯的奧爾科特上校。不久他便離開印度赴英國哈羅求學,通神學會也就被他淡忘了。和學會接觸的三年中,安妮·貝贊特想必留給了他不可磨滅的印象,日后他才會公開表示自己的仰慕之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