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完美與優(yōu)秀

懂得生命 作者:麥基卓


完美(perfection)與理想我有關(guān),也跟努力、成就以及否定真實我有關(guān)。追求完美伴隨著自我憎恨或?qū)ι牟粷M,所以,追求完美是跟非存在相關(guān)的。

優(yōu)秀(excellence)則是通過真實我的運作,跟掌握有關(guān)。優(yōu)秀是接納生命--不是奮力追求完美,是挺身向前呈現(xiàn)個人的獨特潛能,是伴隨著自我實現(xiàn)與自我表達而生的,是一種存在的狀態(tài)。

極簡主義與極小化

極簡主義(minimalism)是一種恰到好處的哲學,反映出與生命間的敏感關(guān)系以及對生命的欣賞。而極小化(minimization)則是貶低了事物,降低了它的重要性。極小化是以不接納的行為來對抗生命。而極簡主義則是一種愉快滿意的態(tài)度,對資源的使用是適度而不浪費的。

處于當下與親密

處于當下意味著存在于此時此地。親密則是揭露與分享自我。一個人可以是處于當下的但不親密,但是當一個人與人親密時,他一定是處于當下的。

模仿與嘲弄

一個人模仿(parody)時是對他人有著深入的認識,幽默的描繪出此人個性中的許多面向,通常模仿是對對方敏銳的欣賞與喜愛,或許也伴隨著親近或是聯(lián)結(jié)。而嘲弄(mockery)則是一種羞辱,是輕蔑與嘲笑的;通常嘲弄是為了權(quán)力與支配他人。

獨處與寂寞/孤立

獨處(aloneness)是人類存在的狀況,它牽涉到個別性與獨特性,既不正面也不負面,是一個存在事實。接受獨處能夠讓人感受到他最深層的本質(zhì)。寂寞(loneliness)是一個人不愿接納獨處時所體驗到的感受,而且他相信存在的狀態(tài)可以是不一樣的。這樣的人將自己與世界隔開,因為沒有伴侶而覺得自憐;通常這跟希望有關(guān)。諷刺的是,人會因為接納了自己獨處的狀態(tài),反而變得最能夠接近別人。當我們無法接受每一個人在實體上是分離的,就會體驗到無以復加的孤立(isolation)。獨處是與倚靠自我、接納與信心有關(guān);寂寞是因外在依賴、不接納與抱著希望而產(chǎn)生的。

憤怒與暴力

憤怒是一種感受,它的重要功能之一是讓一個人在覺得受傷或驚嚇時,脫離無助的狀況。使人憤怒的原因很多,比如期待落空、界限被侵犯、自我評價被貶低等;憤怒會在愛遭受挫折或是聯(lián)結(jié)被打斷時產(chǎn)生。憤怒本身既不是正面也不是負面的,它只是響應了個人一部分的感受。與人分享憤怒時,能夠增進彼此的親密感(就如同任何內(nèi)在狀態(tài)的分享都能增進親密感一樣)。

暴力是在未得到允許的狀況下侵犯他人界限的行為。所以認定暴力的關(guān)鍵是在于允許--經(jīng)過允許的就不是暴力,不論是什么樣的行為。在得到允許的情況下分享憤怒,并清楚的界定與同意相關(guān)的限制范圍,它就不是暴力。如果在沒有得到允許的情況下跨越界限,則可能是以愛之名施行暴力;許多父母強迫孩子做一些為他們好的事情,即是如此。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