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掌握的愉悅

懂得生命 作者:麥基卓


自我評價(self-esteem)是人衡量自己的尺度,也是自我認定和對自己尊重的程度。通常自我評價的形成與人格發(fā)展過程中的鏡像作用功能有關(guān)。有一個簡化的概念是說,兒童看到父母眼中反射出來的自己價值越高,自我的評價就越高;兒童在早年成長過程中正向經(jīng)歷較多,他們的自我評價也較高。這種說法聽起來很有道理,不太容易反駁,但是,能夠真正自在生活的人其實不多,相反的,人們常常因為自我評價低落而受苦。事實上,(以我們的文化標準來看)大部分的成功人士一直在補償自己過低的自我評價,這個過低的自我評價變成了他們追求成功的動力。很多人表面上看起來很愉快,或至少他們不愿意改變這種生活方式。

另外,有一些人認為自己平凡無奇,有的人甚至相信別人一定比自己更有才能。他們看起來似乎過得很快樂。他們非常謙虛,能夠自在地與自己和他人相處。這些人的存在可以證明,高自我評價并非是成功與快樂不可缺少的要素。

近幾年,心理學界正風行自我評價這個議題,制造不少無謂的困擾。許多人努力不懈,堅持達到這神圣的境界;有些人甚至認為自己天生有權(quán)擁有好的成長環(huán)境,比如說,他們理應(yīng)擁有一對珍愛、重視自己或是成熟的父母,這樣才能引發(fā)他們的高自我評價。他們認為這是理當享有的權(quán)力,而一旦事情不能如他們的意,他們便充滿怨恨,覺得被父母背叛和欺騙;甚至有的人因此認為自己是不值得人愛的,父母不愛他們就是最好的證明。

這個現(xiàn)象只能這么解釋嗎?有些人的成長過程更為艱困,卻已愉快地解決了自己的家庭問題。其間的差別在哪里?

首先,讓我們來檢查一下自我評估的發(fā)展過程。在生命的初期,兒童就把掌握的喜悅(pleasureofmastery)和成就的驕傲(prideofachievement)這兩個不同的現(xiàn)象混淆了。掌握的喜悅似乎是與生俱來的,當小孩子跨出第一步,或是學會系鞋帶,或是第一次學會自己進食時,會體驗到一種滿足感。掌握讓孩子們體驗到發(fā)現(xiàn)的喜悅,當他們的世界變得更開闊,越來越能依賴自我,能力也更強時,他們會在過程中持續(xù)感受著喜悅。這樣的兒童更能自己做決定,內(nèi)心的渴望驅(qū)使他們自我實現(xiàn),將渴望付諸行動,呈現(xiàn)出內(nèi)在成長的動力。在這樣的情境中,父母或教師最好提供一個安全的學習環(huán)境與適時的鼓勵,讓孩子掌握的能力開花結(jié)果,漸趨成熟。

成就的壓力

不幸的是,大多數(shù)人強烈渴望自己是理想的父母,擁有理想的子女,因此,他們決定以鼓勵、收買、脅迫子女,或者威脅要遺棄他們等高壓手段,協(xié)助子女們逐步邁向自力更生之路,而一切全是為了孩子好。在這些權(quán)威人物的注視目光之下,孩子們開始發(fā)現(xiàn),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會受到評價:是否得體,是否令人滿意,是好是壞,他們的行為舉止是否令人愉悅。這些情況造成兒童依賴外在環(huán)境,在掌握過程中產(chǎn)生的喜悅遠遠不及外人給自己的評價重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