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不讀書而悟道最舒服

禪說莊子(四)知北游 作者:馮學成


“知謂黃帝曰:‘吾問無為謂,無為謂不我應。非不我應,不知應我也?!薄爸壬苯K于有點明白了,對“黃帝”說:我向“無為謂先生”請教,“無為謂先生”不回答我,他并不是不回答我,是他不知道怎樣回答我。

“吾問狂屈,狂屈中欲告我而不我告,非不我告,中欲告而忘之也?!蔽覇枴翱袂壬?,“狂屈先生”心里正想告訴我,卻沒有告訴我,不是不告訴我,是心里正想告訴我時,又忘掉該如何告訴我了。

“今予問乎若,若知之,奚故不近?”我今天來問你,你知道了,你既然知了,那么就不接近道了,你所說的、所表達的,未必就是道。

“黃帝曰:‘彼其真是也,以其不知也。’”“黃帝”說:“無為謂先生”是真正的體道而行,因為他不知道什么是道,他才是真正的“是”。

“此其似之也,以其忘之也”,就“狂屈先生”而言,因為他接近,有點相似,有點感覺,但他卻說不出來,不僅僅是說不出來,還忘記怎么說了。

“予與若終不近也,以其知之也”,我們兩個是永遠與道不沾邊,因為我們知道了這個“天機”,就永遠不懂什么是道了。

“狂屈聞之,以黃帝為知言”,“狂屈先生”聽了“黃帝”的這番話,就贊美“黃帝”了不起,他居然懂這些,還說得這么好?!盁o為謂先生”有沒有話說呢?他就沒話可說,既沒有表揚,也沒有批評,管你們說什么,他都聽不到,所以他也不說。通過這一段,讓我們來感覺“知”與“不知”、“智慧”與“愚昧”的這層關系。

這里所說的“愚昧”就是“混沌”,如何料理這層關系?孔夫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智)也”。怎樣使“知”與“不知”達到一種平衡、一種和諧?有些人覺得自己什么都不懂,心里就萬分焦急,就感到很羞愧、感到很無能、感到很無力;有些人有了點知識、有了點能力就沾沾自喜,覺得自己了不得,這些都是病態(tài)心理在大道面前無病呻吟。所以我們要把這些看破,通過對道家,特別是學習莊子的文章,把我們生命、精神的運行放在一個恰當?shù)奈恢蒙?,這樣我們就會感到很舒服。如果我們每天都在忙,特別是有些好學之士,生怕自己不懂,每天都要翻千卷書,這樣學雖令人敬仰,但很累,可能也不會持久。怎樣使自己在不讀書的情況下而悟道?在不累的情況下能悟道?不讀書而悟道最舒服。有人說我聽不懂,這樣最舒服,你就高明。就怕聽懂了,因為聽懂終歸不“是”,聽得稀里糊涂還有點接近,一點不懂、一點不聽就是最好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