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人們都在說"健康",還衍生出了"不健康"、"亞健康"等詞匯。大多數(shù)人模模糊糊知道健康就是好的意思,其他的就不予深究了。其實,仔細分析一下"健康"的含義,便能夠理解古人有關(guān)身體或者心理、精神的理念,也不至于將其只對譯成英語的health或healthy了。
"健"既是形聲字,又是會意字,發(fā)音與"建"相同,含義相近。"建"是動詞,是會意字,從廴(yJn),有引出的意思;從聿,意為律?!墩f文》:"建,立朝律也。"后來引申為創(chuàng)造、設立。"建"的背后就是能力和能量,所以凡是用"建"加上其他偏旁組成的字,大多含有有力的意思,比如"腱"是堅韌有力的筋,腱子肉就是繃緊發(fā)力的肌肉;"犍"是力大無窮的公牛;"鍵"是金屬制作的堅固有力的關(guān)轄,固定門或者車軸,等等。
"健"從人從建,含義是有力的?!对鲰崱罚?健,強有力也。"可以作形容詞,比如杜甫《兵車行》:"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健卒十人。"魯迅《悼楊銓》:"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
"健"也可以作副詞,含義是有力地,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健步如飛、健在、健壯、健美、健碩等。"碩"是塊頭大,"健"是有力量。
在使動用法中,"健"可以作動詞,含義是"使之健",也就是使之有力的意思。比如我們常說的健身、健體、健胃,等等。很多人胃腸蠕動呆滯緩慢,常常出現(xiàn)宿食不消、心下痞硬、口臭咽痛、噯腐吞酸的癥狀,使用消食化積的藥物,或者予以點穴針刺,能夠使胃腸得氣有力,生動活潑起來,所以叫做"健胃"。力源于氣,有力者源于有氣。元氣足則神明健,谷氣足則體健。"健"的反義詞應該是"痿"或"廢"吧,蔫頭耷腦、垂頭喪氣、萎靡不振一類的。
當然"健"還有擅長的意思,比如健談、健忘。這里就不是有力量的意思了。
"健"有個同義詞是"伉",發(fā)音同"抗"。《說文》:"健,伉也。""伉"有匹敵、抗衡、亢奮、有力的意思?!妒酚洝ぶ倌岬茏恿袀鳌罚?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意思是說,子路性情粗俗,好斗逞能,有暴力傾向,志向高亢、執(zhí)拗。再比如《漢書·宣帝紀》:"選郡國吏三百石,伉健習騎射者皆從軍。"《宋史》:"選軍中伉健者千人,令仁美領之,屢入敵境,戰(zhàn)有功。""伉"、"健"同用,意思是堅強有力。想體會"伉健"的感覺,就去看看戰(zhàn)馬出征前不斷咆哮、跳躍、刨蹄的樣子,戰(zhàn)士沖鋒前嗷嗷叫,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樣子。
"伉健"顛倒過來就是"健伉",歷史上也有這么用的?!段浣?jīng)總要》:"義軍之守邊,最為健伉,習知山川道路,每蠻寇至,不計遠近掩殺,官軍守險策應而已。"所以我懷疑今天說的"健康",其實就是古代的"健伉",也許是以訛傳訛,發(fā)音和字義都有了變化。
"康"的含義是五個方向的道路都通暢?!稜栄拧め寣m》云:"一達謂之道路,二達謂之歧旁,三達謂之劇旁,四達謂之衢,五達謂之康,六達謂之莊,七達謂之劇驂,八達謂之崇期,九達謂之逵。"古人命名一路暢通為"道路",一分為二有分岔叫做"歧",十字路口通達四個方向叫做"衢",通達五個方向就叫做"康",通達六個方向叫做"莊",通達九個方向叫做"逵"(馗)。人們常說的"康莊大道"就是通達各個方向的道路。所以"康"的含義就是有路子,行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