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內疚、羞愧與寬恕

懂得愛:在親密關系中成長 作者:麥基卓


關于內疚(guilt)和羞愧(shame)的觀念,有許多令人誤解之處。一般說來,這兩種感受都被視為負面狀態(tài)。我們則將這兩種感受作出非常明確的劃分9:內疚會妨礙個人的發(fā)展和親密;羞愧則有助于個人成長,并強化親密。

內疚是良心產生的痛苦內在壓力,當事人認為自己的想法或行為違反某些外在環(huán)境加諸人的法律或規(guī)定,把自己視為罪人,是需要懲罰的對象。內疚的人自認做了平常不會做的事,希望得到寬恕,所以內疚會否認自我的真實本質,試圖將自我與行為分離開來。所以內疚是一種不愿自我負責的立場,內疚時說的話可能是:"我不是會做這種事的人。"

相反的,羞愧是認識自我時產生如潮水般的感受,任何寬恕都無法消除這種體認,因為自己的言語行為確實呈現出自己是什么樣的人。羞愧時說的話可能會承認"我正是會做這種事的人"。在佛教哲學中,羞愧("慚")被視為高度滋養(yǎng)的意識狀態(tài),重要性相當于信心和同理心。

羞愧會帶來坦誠和體認,兩者都是回到真我本質的關鍵因素。

不應把羞愧和內疚混為一談,也不要誤解成一般人常說的"有害的羞愧"(toxic shame,我們認為這是另一種形式的內疚,會造成非常負面的結果),父母常常分不清楚兩者,所以會生氣地責備小孩說"你真丟臉"(你該羞愧),意思其實是"你做錯了"(你該內疚)。 生理上,內疚會使人覺得自己渺小、無用,身體能量緊繃、受到壓縮。羞愧則會開啟身體的能量,使自我充滿溫暖、開闊的感覺,覺得無處躲藏。由于內疚會關閉與否認自我,所以不利于親密;羞愧包括對自我的認識、向別人真誠地袒露自己,這正是親密的基礎。

假使我和你跳舞時踩到你的腳,我自動說"對不起"以得到你的原諒,好使我不會內疚。其實這是表示我通常不會踩到別人的腳,這次可能只是意外??墒?,當我以負責的態(tài)度看待這件事,就會承認自己正是會踩到別人的腳的人,因為我才剛發(fā)生這種事!體認這一點,我會充滿羞愧以及尷尬(這是羞愧的特殊形式),知道你無法以原諒的方式使我變成另一種人,我確實是笨手笨腳的人,和我跳舞就要冒著被踩到腳的風險!知道這一點之后,我就無法要求你的原諒,只能請你了解和接納。這種接納的態(tài)度使我更靠近你(和我自己),而內疚的反應只會使我們注意誰對誰錯而拉遠彼此的距離。

一般人會從道德的角度來看寬恕,在這種觀點中,我會評斷你做了某件錯事,要你離我遠一點。我寬恕你時,就允許你再度靠近我,這是一種包含階級高低、上下尊卑的觀點,認為其中一人是對的,是犯錯者行為下的受害者。

以更負責的方式來看寬恕時,就會體認沒有人是錯的。我不喜歡你的所作所為時,可能覺得受傷、生氣,然后離開你。寬恕的行為則是讓生氣轉成與你同在,并不是接受你回到我身邊(你可能并沒有離開),而是我回到你身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