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jié) 理智與本能(上)
于是當問:人心能靜之所從來,其亦有可得而言者乎?此蓋生物進化脊椎動物與非脊椎動物分途,乃有理智生活一路,從而發(fā)展出之結(jié)果也。
為了說明人心,必須一談理智(intellect)與本能(instinct)的問題。
從生物界言之,則見有植物、動物兩大分派。植物為自養(yǎng)生物,恒就一地資取營養(yǎng)而不移動;動物為異養(yǎng)生物,恒游走覓取植物或其他動物以為食。兩派同出一源,只在營求生活的方法上有其不同趨勢而已。
再從動物界言之,亦見有兩大分派,其不同亦在生活方法上:節(jié)肢動物依循乎本能,而以蜂若蟻為其代表;脊椎動物則趨向乎理智,惟人類乃信乎其有成就,其他高等動物謂之半途而廢可也。
理智對于本能而說,實為后起之一種反乎本能的傾向。俗常非以“人為的”、“天然的”對待而言之乎?本能正是所謂天然的;而人之有為也,必以意識出之,意識即從理智開展出來。猶乎植物、動物同出一源,雖異其趨向而終不相離也,理智、本能亦復一源所出,勢若相反而不相離。脊椎動物之在理智上發(fā)展不足者,仍必依重本能以生活。說高等動物廢于半途者,即謂此耳。
吾書之言人心,渾括通常所謂生理現(xiàn)象者在內(nèi)。誠以生理現(xiàn)象、心理現(xiàn)象一出于生命表現(xiàn),恒相聯(lián)貫,強為分別非宜也。[1] 由此而言之,人類生活秉自先天,有賴本能,殆無以異乎動物;何以說人類獨成就得理智,而高等動物乃廢于半途?此其分判何在?其所以有此分判的關鍵又何在?
試就巴甫洛夫?qū)W說具體指點之:其所謂無條件反射者概屬本能;其所謂條件反射則不離本能而向于理智發(fā)展之見端。凡此皆其所謂第一信號系統(tǒng),為人類與高等動物所同具。其所謂第二信號系統(tǒng),亦即信號之信號者,則理智之能事,而為人類所獨擅矣。此即其分判之所在也。理智對于本能,原不過是生活方法上趨向不同的問題,然其反本能的傾向發(fā)展到末后突變時,卻變成人類生命本身性質(zhì)根本不同了(不再僅僅是生活方法上比較的不同)。由此一根本性的變化,遂使人類成就得理智,而其他動物概乎其未能焉。語其關鍵所在,即在此。——凡此當于下節(jié)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