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曹操進攻漢中,久攻不下,準備撤兵,但又心有不甘,猶豫不決。一晚廚師送雞湯來給曹操,湯中有雞肋,這時恰巧夏侯惇來問當晚的軍令口號,曹操有所感觸,隨口說道:“雞肋”。眾將不解其意,只有主簿楊修理解,讓手下人收拾行囊,并說“雞肋,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味。魏王不久要班師矣”。曹操被楊修猜中心思,惱羞成怒,以擾亂軍心為名,殺了楊修。過了不久,他還是班師回中原了。
曹操愛吃的雞不是一般的土雞,而是華佗給他進獻的烏骨雞。這種雞的特點是毛腳五爪,烏皮烏骨,白肉,綠耳等,被稱為“白鳳”。中醫(yī)認為,食用烏骨雞可滋陰壯陽,對人體非常有益,歷代為皇家貢品?,F(xiàn)代民間也多用烏骨雞給產(chǎn)婦補身體。
還有一道菜是曹操親自命名的,叫做官渡泥鰍。據(jù)說,曹操率軍在官渡和袁術(shù)對峙的時候,由于軍糧匱乏,一個餓得不行的士卒在水澤中抓泥鰍燒著吃,被以違反軍紀的罪名抓來交給曹操處罰,曹操卻讓這個士卒再依樣燒了兩條吃,覺得味道非常鮮美,所以沒有處罰這個士卒,反而讓他將這道菜推廣到全軍,并因此解除了這次饑荒。官渡之戰(zhàn)大勝后,曹操再次獎賞這名士卒,而且把這道菜命名為官渡泥鰍。
我小時候也自己燒過泥鰍吃,把河溝里抓來的泥鰍用荷葉和泥巴裹上,放在柴堆中燒來吃,真是非常美味,那滋味至今還很懷念。
現(xiàn)在有一道菜知道的人很多,叫做泥鰍豆腐,這大概是最著名的泥鰍菜了。泥鰍因為土腥味重,吃之前必須加菜油讓泥鰍在水中催吐,吃的時候再剪去魚頭。更講究的是要把泥鰍開膛,取出內(nèi)臟,擇洗干凈再烹制的。
北京望京黃門宴上有一道水煮酸辣泥鰍,是主人黃珂先生當知青時用泥鰍解饞創(chuàng)制出的。他的做法是,鍋內(nèi)菜油燒至五成熱時,下花椒、豆瓣炒至油呈紅色,再下泡椒、泡姜炒香,加入適量水后,放入泥鰍,接著加入料酒、白糖、醋、姜片、蒜、鹽等燒開,轉(zhuǎn)小火燜。然后,加入現(xiàn)從自家園圃里摘的香蔥、蒜苗一起下鍋。
這道菜吃起來鮮香細嫩,柔滑綿爛,一桌食客無不贊嘆。再配上一杯美酒,當真是人間美味!
后來,曹操八方延攬人才,并在銅雀臺大宴群臣,其中有道名菜后來收入了曹操官府菜。這就是當時曹操府中廚師所做的銅雀展翅,這道菜寓意著曹操的霸業(yè)不斷擴張。
還有一個故事也是大家很熟悉的,北方匈奴進獻了一道點心,曹操很高興,揮筆題字“一合酥”,楊修解為“一人一口酥”,讓大家分吃了。這一合酥后來也進入了曹操官府名菜。
據(jù)我考證,曹操命名的這個點心應該是面做的。在唐代以前,點心又叫“比珞”,一般是把面粉先做成片,然后再卷或者按壓成形,經(jīng)過蒸或者烤制而成的。南朝梁顧野王在《玉篇》中就說“比珞,餅熟”。遺憾的是,這種點心的做法已經(jīng)失傳了。
我估計,一合酥很像現(xiàn)在的香酥牛肉糕,或者馬蹄燒餅。在北京,我在華堂商場里吃過一種現(xiàn)做的香酥牛肉糕,算是味道最好的。
限于歷史資料,只能拼出曹操作為美食家的破碎背影,希望有興趣的人可以一起研究,開掘出更多的曹操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