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乃器:立信一生講真話
章乃器一生主張講真話,晚年在給其子章立凡的信中談到:“老實是我一生的特點。我記得曾經(jīng)告訴你,當我還是一個淳樸的山鄉(xiāng)孩子的時候,讀到當時小學教科書國文,內(nèi)中寫了宋朝的司馬光和美國的華盛頓終身不妄語的故事,給了我永不能忘的印象。以后,我長期在銀行工作。在銀行工作要講究言而有信講信用。這就使我得以保持老實的性格。我曾經(jīng)因此吃了多次的虧,但我始終不悔,因為覺得所失小而所得大,能心安理得地過活就是很大的所得?!?/p>
◎ 馬寅初:硬朗
董橋曾撰文讓今人“學學馬寅初的硬朗”。20世紀50年代末,當北大所有的刊物和全國各地的報紙猛烈批判《新人口論》,馬寅初卻拒不檢討,照常笑瞇瞇地出入北大燕南園住所,“圓圓一張臉像彌勒”。馬寅初的硬朗由來已久。1927年北大校慶時,他發(fā)表《北大之精神》演講:“……此種雖斧鉞加身毫無顧忌之精神,國家可滅亡,而此精神當永久不死。然既有精神,必有主義,所謂北大主義者,即犧牲主義也。服務于國家社會,不顧一己之私利,勇敢直前,以達其至高之鵠的。”
◎ 夏承燾:小事情上勿放過做大人物之機
1949年3月21日,夏承燾念及平生師友,在日記中寫道:“予今年五十,思檢舊作日記,作一書,多記師友恩惠,間及自己讀書經(jīng)歷。半百忽過,不知尚有光陰幾何?因循過日,于人生不能見其大,感其深,做人治學皆甚淺?。ń圆蝗缧氖澹钟浺酂o多可記。西人謂無論何人,其一生皆可為一大書,予甚愧此言,或由未能得此線索,以后須吃緊為人,加大加深體驗人生,時時提醒自己,小事情上勿放過做大人物之機會。”
◎ 吳晗:喜怒不過節(jié)
1959年9月17日,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吳晗在《人民日報》上發(fā)表了一篇《論海瑞》的文章。因為是發(fā)表在報紙上的文章,為使更多層次的讀者看懂,吳晗將文中所引的《海瑞行狀》里的一句話:“特其質(zhì)多由于天植,學未進于時中?!表樄P翻譯了一下:“他的本性是天賦的,大概讀的書和當時的人不大一樣?!睍r任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的夏鼐讀后,認為翻譯得不對,便向這位當時正意氣風發(fā)的老友寫去一函。夏鼐在信中指出:尊譯“時中”一語,大成問題。此語出于《禮記·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鄭玄在作注時說:“時節(jié)其中。”孔穎達在注疏中認為:“時節(jié)其中,謂喜怒不過節(jié)也?!币馑际撬êH穑W習還未達到“隨時節(jié)制而不偏”的境界。古人對于處事治家之道,都稱之為“學”,并非單指讀書云云。吳晗接信后,立即回了一函:“示悉。承教‘時中’譯文,甚是。這是我的疏忽,當在出集子時改正。謝謝。一隔幾十年,頭發(fā)都白了。得兄信,恍如重溫舊誼,極喜。以后盼多指教?!?/p>
◎ 嚴濟慈:巴黎讀書人
嚴濟慈在法國巴黎大學學習一年,就獲得了數(shù)理教學碩士學位,他從未外出游玩或看戲。多年后,胡適從巴黎游歷回國后說:“巴黎燈紅酒綠,哪里是讀書的地方?!眹罎攘⒖陶f:“胡先生這話說得很對,但是我要補充一句,只有能在巴黎讀書的人,才是真正能讀書的人?!?/p>
◎ 羅家倫:中央大學及牛豬雞鴨悉數(shù)入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