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常”對大自然而言,其實是中性的名詞,一切都在物換星移當中,沒有不變的事物。執(zhí)著已經(jīng)消逝的東西,和重新體認生命的自強不息,完全是天差地別!“轉(zhuǎn)化無常”并不是“抗拒無常、堅持不變”,而是隨順那已然發(fā)生的變化,在里面創(chuàng)造出新的自己。于是你會發(fā)現(xiàn),無常反而會使人的生命更有彈性,更有愛,更有創(chuàng)造力。
注釋:
①可以參看更多汶川地震一周年“震災無情,世界有愛”
報道:https://。
(b)用力綻放的罕見天使(楊玉欣的故事)
臺灣有一位美麗的新聞女主播,開朗陽光的笑容,很難讓人把她跟生命的不幸聯(lián)想在一起,她叫楊玉欣①,罹患了一種罕見的先天性肌肉萎縮癥,醫(yī)學上的病名相信99%的人聽都沒聽過:“三好氏遠程肌肉無力癥”。
這種疾病是由遺傳基因缺陷所致,她的父母皆有同對染色體異常的隱性基因,因此子女有1/4的罹病概率,但不幸的是,楊玉欣一家三姐弟相繼在19歲前后發(fā)病?!叭檬线h程肌肉無力癥”是近三十年來被發(fā)現(xiàn)的一種罕見遺傳性疾病,它會從遠程肌肉入侵,使肌肉萎縮無力,慢慢地向身體中心及內(nèi)臟逼近,至今沒有藥物可以治療控制。目前全球病例只有40人,楊玉欣家就占了3例。
在楊玉欣的成長過程中,跌倒是常態(tài),跌倒之后如果沒有人來扶她、幫助她的話,就要想辦法自己爬。爬對楊玉欣來說是很痛的,因為肌肉不能使力,但是爬的時候全身重量都壓在手臂和膝蓋上,所以會很痛。等爬到路邊或墻邊高處,再慢慢想辦法讓身體沿著高處站立起來,最后才能整個站好。
楊玉欣19歲的時候,姐姐和弟弟也在同一個時間發(fā)病,醫(yī)生說得了這種病,肌肉會愈來愈無力,而且無藥可醫(yī)。醫(yī)生對三姐弟說:“你們要趕快去做你們想做的事?!睏钣裥绬栣t(yī)生以后會怎樣,醫(yī)生說:“會癱瘓。”對19歲的少女來說,這答案真的很震撼!楊玉欣的姐姐在還沒走出診療室之前就號啕大哭。楊玉欣曾在一場演講里分享:“我比較理性一點,我知道我的人生道路從此不一樣了,以前我計劃想做的事,現(xiàn)在都不能做了,例如彈鋼琴。得這種病表示我的壽命會比一般人短,但也不會很快死掉,表示我必須痛苦地活很久,所以當時我一直在想,要怎么樣才能有尊嚴地活下來。
“我從來沒有想過去死,可是我姐姐有。有一次她打電話給我,說她想去死,其實我很能了解她的感受,因為我們長時間都要依賴別人才能生活,連最簡單的行住坐臥都沒辦法自己完成,長時間依賴別人的情況下,我們很難覺得自己是個有用的人。死對我們來說只是短痛,活著是長痛。后來我問我姐姐,有沒有想過各種死法?她說有,跳樓、上吊、投海、割腕、撞車她都想過,而且她都不怕。我一下子也不知道怎么接話,忽然我靈光一閃,跟她說:‘姐姐,既然你這么勇敢,連死都不怕了,為什么會害怕活著?’她沉默了五秒鐘,說:‘對耶,我連死都不怕了,干嗎害怕活著。’所以我們達成一個共識,再活五年看看,如果五年后還是覺得死比較好,到時候再去死吧。
“在剛發(fā)病的前幾年,媽媽一直帶我們四處去看醫(yī)生。雖然西醫(yī)的醫(yī)生已經(jīng)宣判無救了,可是任何一個媽媽都不會放棄讓孩子活下去的機會,所以她會去試別人告訴她的偏方、特效藥之類的。那時候我就在想,這樣的生活我還要過多久?后來我打電話跟媽媽說,我覺得人生應該有比看醫(yī)生更重要的事情。我媽媽竟然也認同,就沒有再要我們?nèi)タ瘁t(yī)生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