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作家身份.寫作計劃(1)

十四堂人生創(chuàng)意課Ⅲ 作者:李欣頻


【第24問 如何知道自己適不適合當作家?怎么知道自己寫的書有沒有出版價值?】

寫作是一種癮,要戒太難

我不曉得別的作家是如何,或許你可以多問一些其它作家的經(jīng)驗。我一開始并沒把自己設定成作家,只是一個熱愛看書與書寫的人而已,因為看了書有反應,所以不得不把感覺寫下來,因為不寫會很痛苦,寫了之后就想分享給更多的人,于是開始投稿,開始想集結成書的可能……作家會像是一個殉道者,你必須要往自己內在里挖索,然后再去把這個東西分享出來,這就是為什么有人形容,寫作是一種“癮”,因為你一旦開始養(yǎng)成了寫作習慣,要戒就很難,所以應該很少聽說作家想辭職或轉業(yè)的吧,多半聽到的是別的行業(yè)想轉行當作家——政治官員、演藝人員、企業(yè)家、導游……各行各業(yè)都可以找到這樣的例子,娜妲莉?高柏(Natalie Goldberg)在《狂野寫作:進入書寫的心靈荒原》(Wild Mind—Living The Writer’s Life)中說過:“我可沒遇過哪位作家跟我說他想轉行,他們也許會對自己正在寫的東西發(fā)發(fā)牢騷,但從來沒有人會說自己不要再寫了,他們也許會停筆幾個月不寫作,但那些曾經(jīng)嘗過寫作真髓的人永遠不會放棄寫作?!?/p>

出書,是一種不得不寫的生命分享

出書當作家?guī)缀跏敲總€人的夢想。

你如果心中有一個故事,或是一個生命經(jīng)驗,很想分享給很多人知道,寫書會是一個最快的方法,只要一臺計算機,或是紙筆,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書寫,比起你想把自己的故事拍成電影的門坎低多了。當你那個想分享的欲望大到不得不寫,不寫會悶得很難受時,就去找一個空擋開始動筆,那就是一種沖動,腦袋無法理性分析自己是不是寫作的料、寫的東西有沒有人看、將來會不會有人出版、出版之后會不會有人買、買的人會不會喜歡、自己的生命隱私是不是會被別人知道……如果你還在想這些問題,表示你想寫作的沖動并不是很強,也就不需要勉強自己去寫書;當你正在構思、書寫一本書,就像懷了一個孩子般的心情,你不會因為這孩子將來有沒有價值,而決定要不要把他生下來、要不要養(yǎng)大,所以重點在——你有多么渴望寫作、有多么渴望分享、有多么渴望出版成書、有多么渴望聽到別人的回音,如此而已。

所以你要把這書的精華主軸抓出來,全心focus在那個部分就好,避免流于龐雜。以《佐賀的超級阿嬤》為例,假設把它定位成“窮人創(chuàng)意學”,它在這個不景氣的時代,這故事本身就很有價值了——阿嬤在極窮困中如何以創(chuàng)意謀生、如何以智慧保持樂觀。你在寫書的時候,心里也要有一句這樣清楚的定位,這樣下筆就直打靶心,保持全書的力道。

分享是不怕受傷的,就像你在別人面前痛哭流涕也不會覺得丑態(tài)百出,那才叫真正的分享,這就是為什么在新聞中,受難家屬的痛哭會讓你感同身受,絕不是因為他哭得很美很優(yōu)雅,而是因為他哭得很真,那才會觸動人;如果有人一邊哭、一邊補妝,一邊在意自己的形象,那就沒有公開分享的必要,我們要了解“分享”的真正意義在哪里。

寫作是靈魂的禪修,禪修是靈魂的寫作

臺灣陽明大學神經(jīng)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在臺灣《天下》雜志366期舉了個例子:一個八歲的華裔女孩出書,記者問她,“你長大要做什么?”她說,“我為什么要等到長大才做什么?這是很奇怪的觀念,你們大人都假設沒有長大之前就什么都不是,我現(xiàn)在就是個作家?!?/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