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血液也會不夠用:貧血
癥狀
今日醫(yī)學對于人體實際血液含量尚無明確定論。某些專家認為人體血液的含量為體重1/13 ,有的則認為是1/10。當身體內血液少于需要量時,就會產生貧血。
吠陀經典的先師們認為這不是一種單一的疾病。貧血往往都是因其他的疾病如胃炎或肝臟、脾臟的功能障礙所引起。因此在有關文獻里并沒有個別處理這個問題?,F(xiàn)今貧血的感染率很高,所以貧血在血液學中很重要。現(xiàn)代科學將貧血分為三大類:原發(fā)性、續(xù)發(fā)性和惡性貧血,第一和第三類將單獨討論。貧血的外在癥狀是:身體虛弱、消化不良、缺乏食欲、嘔吐、氣色欠佳、眼瞼蒼白、暈?;蛩[、舌頭蒼白且伸出來時會顫抖。
起因
肝臟和脾臟負責從被消化食物的液汁中制造血液。如果這兩個器官的功能失調,身體缺乏所需的血液就會產生貧血。婦女較男士更易罹患貧血。由于便秘或月經疾患,導致毒素累積體內,或連續(xù)懷孕都容易患上貧血。大多數(shù)是瘧疾、慢性赤痢、黃疸、消化不良或胃酸過多等疾病擾亂了造血的機能而致。如同其他疾病,貧血是因體內積聚了過多的毒素、廢物。這些積聚的毒素損害了肝臟和脾臟功能。
今日醫(yī)學,發(fā)現(xiàn)血液中有兩種有生命的有機體保護著身體,一種是紅的另一是白的。紅的是紅血球,白的為白血球,它們的功能不同。白血球是身體最可靠的戰(zhàn)士。白血球使身體不易受到疾病的侵襲。白血球與細菌直接戰(zhàn)斗。病菌不論從體內還是體外侵襲,它們立刻加以摧毀。另一方面,紅血球經由肺部吸收氧氣將氧氣帶入血液里,使血液轉化成更具力量、純凈和有營養(yǎng)的成分。身上所有的器官,諸如腺體、肌肉和神經等都從這純凈含氧的血液吸收營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