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3 吸風飲露:林黛玉的靈心慧性(1)

紅樓夢中的國學智慧 作者:赤雷


林黛玉還有那常人不可企及的靈心慧性。脂硯有條評語可謂定評:“寶卿博學宏覽,勝諸才人;顰兒卻聰慧靈智,非學力所致。”的確,這種聰慧靈智,在經驗世界是學不到的,只能等著老天給你。用康德、黑格爾的話說,就是這種聰明乃是理性而非知性??档?、黑格爾認為,除了理性感性以后,還有個知性,這個知性就是一種記憶與模仿過程。知性是時下比較流行的詞匯,一個人有知識就可以叫知性了。但細考知性的本來意義,說薛寶釵知性則可,說林黛玉知性就不可了。那么就必須強調一下,黛玉的這種靈心慧性不是老師教出來的,也不是讀書讀來的,是理念賦予的,用一個流行的詞語說,就是這樣的靈心慧性要是“創(chuàng)新”的。在她以前的人可以與她同等聰明,但如果對同一件事的做法、評論就不能一樣的了。

我們來看第八回,黛玉去看寶釵,發(fā)現(xiàn)寶玉也在那里。林黛玉說:“我來的不巧了,早知他來,我就不來了?!睂氣O道:“我更不解這意?!摈煊裥Φ溃骸耙獊硪蝗憾紒?,要不來一個也不來,今兒他來了,明兒我再來,如此間錯開了來著,豈不天天有人來了?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熱鬧了。姐姐如何反不解這意思?”

這段話早被人一引再引,大略認為前者是醋意發(fā)作,率性而為,后者文過飾非,足見林黛玉之聰明。僅僅這樣,我認為還不見這段文字之妙。這里,林黛玉如果要諷刺,其實還可以繼續(xù)發(fā)揮的,釵玉二人剛剛鑒賞完金玉二物,坐得那么近,不怕黛玉找不到口實。為什么黛玉不發(fā)揮了呢?因為黛玉其實并非刻薄之人。她的這個玩笑開得多有形而上的意味!“早知他來,我就不來了?!边@話可以是對寶釵說的,說得是今天的事;這話也是對寶玉說的,說今生的事。不是嗎?我是下來還淚的,寶釵下來做什么?既你我為知己,則又何必有金玉之論哉;既有金玉之論,亦該你我有之,則又何必來一寶釵哉!林黛玉當然不知自己的前世,然而她憑著感覺又隱隱感覺到自己的的前世今生。讓人讀后不免有股“既生瑜何生亮”的長長的嘆息。黛玉“以蘭為心,以玉為骨,以蓮為舌,以冰為神”,“絕倒天下之裙釵矣”,發(fā)的感嘆是前人已經有的,而能在這世人想都不敢想的這個環(huán)境中發(fā)這一番感嘆,就是地地道道的創(chuàng)新了。

黛玉對寶玉諷刺的靈心慧性也同樣可以看到是理念的。第四十四回,寶玉私祭金釧回來,眾人看演《荊釵記》,寶玉和姐妹一處坐著。林黛玉因看到《男祭》這一出上,便和寶釵說道:“這王十朋也不通的很,不管在那里祭一祭罷了,必定跑到江邊子上來做什么!俗語說‘睹物思人’,天下的水總歸一源,不拘那里的水舀一碗看著哭去,也就盡情了。”第三十九回,村姥姥信口開河,林黛玉借詩社的事諷刺寶玉道:“咱們雪下吟詩?依我說,還不如弄一捆柴火,雪下抽柴,還更有趣兒呢?!闭f著,寶釵等都笑了。寶玉瞅了她一眼,也不答話。這是林黛玉式的諷諫,比之周忌之諷如何?這種暗藏機鋒的諷諫正是林黛玉式的“停機德”也。這種諷諫不僅不同于寶釵,也不同于前人,針對特殊的寶玉,黛玉自然有特殊的辦法,可惜粗心的讀者往往粗粗帶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