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的偈子也同樣是這樣的問題。既然“無立足境”,為什么還要去追求“有立足境”呢?“無立足境”豈不比“有立足境”干凈些?既然你認為自己了悟了,為什么還怕別人不解呢?薛寶釵比出了南宗六祖的語錄。是的,六祖說過,不能執(zhí)著于有,也不能執(zhí)著于空,只有空也是空的,才是真空。所以了悟之后,對一切都無所謂,既然無所謂,不妨做做平常的事,該挑擔的去挑擔,該砍柴的去砍柴。情也一樣,既悟以后,該聚的就聚,該散的就散,條件成熟,結(jié)婚也無妨??!
所以寶玉的情,是有徹底了悟性的情!當然《紅樓夢》的前八十回,寶玉還沒有做到,那時,他只是情,尚非圣。
根據(jù)禪宗的思想,警幻把情分為三種境界:
第一層次謂之“濫情”或者“濫淫”。這些人悅?cè)菝?、喜歌舞、調(diào)笑無厭、云雨無時,恨不能盡天下美女供我片時之趣興。這些蠢物以賈珍、賈璉、薛蟠為代表。其中,賈二舍偷娶尤二姨,頗有“愛情”的味道,但這位賈二舍偷娶之后,就保證不偷雞摸狗了嗎?鮑二家的死了還有鮑三家的,賈二舍仍然是個“蠢物”。這個境界醉生夢死,不用過多地評論了。這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
第二層次謂之“意淫”。脂硯所謂“體貼”者也。前八十回的寶玉基本屬于這個境界。這個境界已經(jīng)很難得,就如同前一章所說的靈性,非得女媧氏出手不可。他必須有足夠的豁達,才能看淡世間名利,專心于閨閣;他必須有足夠的理解和同情能力,才能真正地欣賞薛、林、史等的美好;他必須有足夠的悟性,才不忝于薛、林、史等人之列。然而,這個境界還是不圓滿,所謂“好則好矣,了則未了”。這個境界還是“不免一時有求全之毀,不虞之隙”。是的,厚地高天,堪嘆古今情不盡;癡男怨女,可憐風月債難償。古今又有多少情誼是可靠的呢?莊子與惠子是那么好的朋友了,惠子終于還是禁不起丞相之位的考驗;漢之張耳陳余,出生入死,共與患難,最終還不是反目成仇?人間的“愛情”是經(jīng)得起考驗的嗎?只是人們不死心,編造出一個又一個成人童話罷了。這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
第三層次的情,才是真正的情。這個層次參透了“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達到“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境地。這個層次,空又不空,情又不情,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一切自然而然。寶玉在警幻的指引下,前八十回漸漸地趨向這個境界,后四十回達到這個境界。第二層次,雖然“心會而不可言傳,神通而不可語達”,第三層次更是不可“言傳”。因為已經(jīng)到了不可說不可說的境界了,強要說,只能說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大約曹公也難于下筆了。
總之,寶玉的情是空,不“空”不足以擺脫條件的限制,不“空”不足以說他的偉大;寶玉的情又是不空,不“不空”太虛無縹緲,不“不空”無物足以承擔。寶玉是“情”,又是“圣”,又是“情”的最高境界,所以謂之“情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