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旅途過程中(3)

懷斯曼生存手冊 作者:(英)約翰·懷斯曼


如果沒有突出的特征暴露在周圍的環(huán)境里,你可以用三點間連成一條直線的原理,從而保持正確的方向,注意要不時檢查是否正確。如果你是隨隊依次前進,只要保持不掉隊就行了。如果團隊總是交替接力前進——第一個人先走一段路程,停下來休息時,第二個人沿其路途向前——這樣依次前進,可以保持沿直線前進。如果你是獨自一人,如果足跡是可以看見的話,應該不時地回頭注意自己走過的足跡。因為,若是在雪地或沙地上,足跡會十分明顯。最好是沿著路線壘起柴草或者是石堆,這樣彼此可以檢查是否脫離了團隊原訂的路線。

如果可能,應繞過巖壁或密林。到達高處時,應仔細選定接下來的路線,以保持正確的方向。

團隊前進 前進時,應有效地組織好團隊,不可以散漫拖拉。形式應固定,不要隨意組合,這樣會易于發(fā)現(xiàn)有無掉隊者,便于幫助遇到困難的人。在白天出發(fā)之前,簡單討論一下行動路線、可能的障礙和某些特殊情況的處理。

分配責任

一個人負責偵察,選擇最佳的路線,避開死路、松動的巖石等,同時還應能找到通過下坡的最好的路。

另外有一個人負責進一步落實偵察結果,還應預先通知大家繞開障礙物,保持正確的前進方向等。其他人應當經常替換他們。因為引路者的工作非常辛苦。

其余的人應注意搜尋可以食用的植物及其果實。每個成員都應負責注意至少一名旁邊的人,以保證沒有人掉隊。特別是在趟越河流,或者是通過極其險峻之地時,領隊更應當注意每個成員的狀況。有些人應負責有規(guī)律地檢查裝備。

至少應成雙出行——惡劣天氣下尤其要小心,如果你必須夜間前進,更不應隨便分散。

通常說來,隊列中前面的成員最容易脫離隊伍——后面的人會更注意向后觀察掉隊者。當?shù)谝晃粋刹烊藛T爬過障礙物之后,第二位偵察人員注意觀察他的指示,然后告知其余人相對較容易的路線——團隊成員緊隨其后,而第一位偵察人員很可能不被注意,這樣就脫離了隊伍。如果大家都知道預定的目的地,而且沿途有許多明顯的地形特征可以參照,即便緊急情況下相互失散,成員們也會知道該如何重新聚集歸隊。

如果能夠得到水、燃料和植物,這意味著前面也較容易獲得這些必需品,應隨時留意沿途適于的避身之地——如果天氣突然變糟,可以撤回該地躲避一下。

行進速度和進程 - 如果是大型的團隊,可以先派遣出一支先遣小分隊,負責探清路線,建起夜營地,為行動較慢的傷病員或體弱者作好接待準備等等。能力強的人多攜帶一些行李裝備,隨時準備幫助不能勝力者。應為病弱者提供充分的護送,以免他們遇到不便和困難。

- 相對后面的跟進者,領頭者不要行進過快。在跨越障礙之后等一等,在再次行進之前確保每個成員都跟上了隊伍。

- 最好能保持平均的行進速度——這樣會相對更輕松,也能持續(xù)更久地跋涉。行進時,注意擺臂——尤其是在上下坡時,更不應將手插在口袋里,否則容易失去平衡而滑倒。

- 不時地休息(無論是在團體中或是自己一個人),停下來坐下,看看每個人的情況如何。調整各自的負載以便更舒適一些,如果有必要可以重新打包。平均來說每行走30~45分鐘,應休息10分鐘,具體的情況,還應根據(jù)地形和團隊的實際情況來定。

- 在艱險之地行進時,速度應該減慢,反之加快。下坡時不要跨大步,這樣會使身體運動節(jié)奏失調,而易于疲勞。

- 在艱險之地行進或者上下坡時,利用繩索有助于團隊統(tǒng)一行動,更容易幫助成員們通過險象叢生的路程(除了其它的攀登裝備之外)。在通過冰坡或山麓碎石地時,繩索會是很寶貴的裝備。

- 也可以利用上面所說的,打了許多普瑞斯克結的繩索來幫助老幼者,他們可以用普氏結聯(lián)系在安全繩上來攀登(見“露營”一章之“結”一節(jié))。

- 在預期路途中,你可以每小時走3公里(不到2公里),但上坡時允許的步行速度僅為此速度的三分之一。

在黑夜中行進 這樣做是非常危險的,如果你要在未知地域夜間行進的話,但是,在緊急情況下,很可以能也是必須的。而有些時候——例如在沙漠地區(qū),夜間行進就會更舒服一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