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蕓生:徹頭徹尾的新聞人(1)

民國那些人 作者:徐百柯


2004年8月6日下午,記者到王蕓生之子王芝琛家中拜訪。客廳墻上掛著趙樸初的手跡,那是他為老友作的挽詩,其中有“人海燃犀嘗燭鬼,論壇主筆仰扶輪”兩句。

在王芝琛的回憶中,父親一生中最驚心動魄的一場“燃犀”之光,卻并非為了“燭鬼”。那火光映照出了父親的悲劇。

那是“文革”中的一團火,不大,只在王家的衛(wèi)生間里。王蕓生燒掉了自己40余年從未間斷的日記,足足有好幾大箱?!昂购蜏I都有,滴在日記本上。然后是大滴大滴的鼻血,不停地淌下來?!蓖踔ヨ』貞浾f。

有關方面讓王蕓生寫1949年前《大公報》的歷史,遭王婉拒。后來來人透露“這是毛主席的意思”。王蕓生違心寫下長篇回憶錄《1926年到1949年的舊大公報》。王芝琛說:“后來我看了,簡直是心驚肉跳,那就是往他自己和大公報頭上扣屎盆子啊,一盆一盆的!”有知情人士告訴過王芝琛,當時的中央領導人曾私下指示:不把《大公報》批倒批臭,無產(chǎn)階級新聞觀就立不起來。

王蕓生晚年極為悔恨自己參加了那場對《大公報》的“圍剿”,尤其涉及對前任總編輯張季鸞的評價。他說:“對季鸞,于師于兄于友,我愧對他了?!痹谒麖浟糁H,手里拿著一張白紙,嘴里喃喃地說,“寄給他,寄給他,我的白卷……”

這個在生命盡頭認定自己留下“白卷”的人,曾用他手里那支“仰扶輪”之筆,影響過中國整整一個時代。

1937年11月,日軍占領上海,要求在租界里出版的《大公報》送檢。《大公報》拒絕,于限期前一天,斷然???。在??柹希跏|生撰寫社評《不投降論》:“我們是報人,生平深懷文章報國之志,……到今天,我們所能自勉,兼為同胞勉者,惟有這三個字???不投降。”

1941年12月,王蕓生發(fā)表《擁護修明政治案》社評,披露香港淪陷之際,“逃難的飛機竟裝來箱籠、老媽與洋狗”的丑聞,還揭開了外交部長郭泰祺國難當頭竟以巨額公款購置私人豪宅的黑幕。他指出:“我們輿論界若再忍默不言,那是溺職”。此文一出,當天蔣介石就罷免了郭泰祺。而孔二小姐的丑聞則引發(fā)了昆明、遵義等地大學生反對孔祥熙的###。

當時,國民政府的大小官員都知道,蔣委員長每日必讀《大公報》,辦公室、客廳和衛(wèi)生間各放一份,以備隨時翻閱。因此,許多軍政要員為了提高自己的聲望,總希望在《大公報》上露露臉,不少要員甚至親自帶上紅包登門拜訪總編輯王蕓生,但無一例外遭到嚴辭拒絕。戴笠派人送的重禮,甚至被扔出了家門。

王蕓生曾說過:“我作為一份民間報紙的發(fā)言人,要保持自己獨立的人格,我才有獨立的發(fā)言權,我才有資格說真話,對國民黨才能嬉笑怒罵。同時,待國共雙方都必須一樣,是我一貫的原則?!?/p>

在國共兩黨的夾縫中,他始終堅持獨立的民間立場,不僅不斷地批評當政的國民黨,也沒有放棄對共產(chǎn)黨的批評。1945年11月,他發(fā)表《質中共》社評,呼吁和平,《新華日報》第二天就發(fā)表《與大公報論國是》的社論,進行嚴厲駁斥;次年4月,他又發(fā)表《可恥的長春之戰(zhàn)》社評,《新華日報》則針鋒相對,于兩日后發(fā)表《可恥的大公報社論》,予以反駁。

據(jù)王芝琛介紹,在1948年王蕓生應毛澤東之邀赴解放區(qū)之前,曾專門請人找來《解放日報》,翻看了其中王實味的《野百合花》一文。當時他說:“這就要挨槍子兒啊,那我過去豈不是要挨800個槍子兒?”

上世紀40年代曾有人這樣評價:“王蕓生的文章為世人所傳誦。他立言的長處是常以國家為前提,而站在人民的立場,說一般人民所要說的話?!笔聦嵣希@也正是《大公報》的理念之所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