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茫然徘徊于理想和現(xiàn)實之間(3)

莊子這個人 作者:鄧聯(lián)合


另外,莊子拿遠古社會來說事兒,也并不是希望人們“返古”,而是故意借美化遠古社會生活,來表達他的政治理想。這叫做“托古”或所謂“返本開新”,是一種通過回頭看過去而看將來的思想方法,此乃中國哲人描畫他們心目中未來社會的理想藍圖時最常用的招數(shù)。其妙處在于,既可以使莊子的政治理想獲得古遠的歷史依據(jù),同時又能借古諷今,即用古代社會的無比美好來反諷當(dāng)時天下的無比丑惡。

無需多說,我想明白人一眼就能看出,莊子的政治主張繼承了老子的“無為而治”思想,其中很有些西方現(xiàn)代自由主義的氣息。甚至,莊子為民眾構(gòu)想的無需國家管制的未來社會生活,比西方的自由主義還要自由,——關(guān)于這個問題,后邊我們再展開專題討論。如果按莊子所想的,君主不鬧事兒,官府不到處橫插杠子,老百姓安心過自己的小日子,整個社會一片和樂融融之象,那該多好!由此,誰能說莊子的理想不美妙、不高遠、不卓偉、不超越時空呢?

然而,問題也正出在這里。莊子想得雖然很美,但在當(dāng)時之天下,卻斷斷不可行。道理很簡單:且不說戰(zhàn)國時期了,在整個中國歷史上,有幾個君王是不愛折騰的主兒?何曾有誰會愿意被大家伙當(dāng)成是可有可無的角兒?他們中哪一個沒有私心私欲?又有哪一個不是費油的燈?在莊子之前,老子為什么要辭去國家圖書館館長的高職,騎個青牛去隱居?還不是因為他對自己的“無為”思想不可能有人接受這一點,看得一清二楚,政治上感到很沒戲?

莊子倒沒有像老子那樣,走一條棄官而隱的人生道路。這并不是說他對自己的政治前途還抱有些許幻想,幻想哪個君主酒醒后會采納他的主張,或者說莊子反對隱居,不愿意做隱士。而是因為,與老子早先在中央政府機關(guān)擔(dān)任高官不同,莊子本來就長期生活在底層、在邊緣、在民間,也就是說他原本一直處于“隱”的狀態(tài),根本沒有什么顯赫的官職可棄,因此棄官而隱便無從談起。

從他斷然拒絕楚國“高薪 + 高職”的招聘這件事可以看出,莊子對現(xiàn)實政治的失望,表現(xiàn)為給官不做。個中因由在于,他很是心知肚明自己的全部理想,終歸都只是不切實際的“癡心妄想”,沒有哪個君王會真心接受并貫徹執(zhí)行。楚國即使把莊子聘了去,我想最后恐怕也只能用他裝點一下門面,借以表示國君很愛才罷了。反過來說,莊子如果對自己的政治主張被當(dāng)時某個諸侯所接受,還存有最后一丁點兒的僥幸心理,我想他大概會連老婆孩子都來不及辭別,就隨楚國使者絕塵而去的;再不就會如孔子那樣,都一大把年紀(jì)的人了,馬上就要辦手續(xù)“退二線”了,居然還傻傻地費十多年工夫在國際上四處游蕩,棲棲遑遑若喪家之犬,希望最后興許能撞到個買賬的主兒。

話說到這個份兒上,我想大家就會知道前邊那個問題——莊子為什么不去“救火”——的答案了,正所謂“百無一用是書生”。事實上,從此前老子的棄官而隱、孔子周游列國的無果而終,我們已經(jīng)不難窺見現(xiàn)實社會中思想的無能、哲人的無能;尤其在亂世,越是卓偉的思想、越是具有卓偉思想的哲人,便越無能。與老子、孔子所不同的是,莊子的身份和地位極為低下,距離實際左右社會生活大方向的權(quán)力場太遠,因此他對自己思想的無能,感受得更為強烈,人微言輕嘛。

再加上,莊子清醒地看到,如果被君主收攏而成為所謂“人才”,最終的結(jié)局不是淪為幫兇,把天下搞得更亂,便是極可能殞身于勾心斗角的權(quán)力傾軋中。所以,要指望莊子走進王公貴族們的廟堂,用他那套夾雜著憤怒和痛罵的“癡心妄想”打動這幫家伙,怎么可能!

更何況,可能與莊子從先祖那里繼承下來的文化血統(tǒng)有關(guān),莊子原本打心眼里就不喜歡著火以前王公貴族們所居住的老房子,討厭老房子的締造者——堯、舜、禹、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人,而且尤其惡心當(dāng)?shù)勒咴诶戏孔又懈傻哪切}齪事兒。抱著這種精神上的反感心理,莊子怎么會愿意接近廟堂,并幫助其中的人撲滅大火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