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破釜沉舟(9)

英雄項羽 作者:李清泉


于是,項羽覺得還有必要再打擊一下秦軍,堅定一下章邯起義的決心。于是,項羽再次率領楚軍進攻章邯。此時的章邯根本就沒有心情作戰(zhàn),哪里還有戰(zhàn)斗力,結果又遭受了兩次大敗。

在這種情況下,章邯再次派出使者,表示愿意投降。項羽感覺到,此時的章邯應該是發(fā)自內(nèi)心對秦朝失望了,再加上自己的糧草也有些不足,于是在殷墟,在河南安陽境內(nèi),接受了章邯的投降。

至此,巨鹿之戰(zhàn)的第三個階段結束。整個巨鹿之戰(zhàn)才真正落下帷幕。

在巨鹿之戰(zhàn)中,項羽率領少量的雜牌軍,竟然徹底打敗了數(shù)倍于己的秦朝精銳部隊,這無疑是項羽的天才之作。大秦帝國由此只能茍延殘喘,再也無力重整旗鼓。那么項羽在這場戰(zhàn)爭中,給后人留下了什么智慧啟迪呢?

巨鹿之戰(zhàn)是項羽人生道路上最輝煌的一戰(zhàn),也是項羽軍事才能的集中體現(xiàn),同時這一戰(zhàn)也有效地消滅了秦朝最強大的戰(zhàn)略機動部隊,奠定了項羽的霸業(yè)基礎。所以,后人講:

首難者雖陳涉,滅秦者項王也;入關者雖沛公,滅秦者項王也。

雖然陳勝首先舉起了起兵反秦的大旗,但是真正在消滅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還是項羽;劉邦雖然第一個進了關,但是論滅秦的功勞,還是項羽大。而這一切都要歸功于巨鹿之戰(zhàn)。

作為軍事史的一個輝煌戰(zhàn)例,今天我們來回顧這一戰(zhàn),還是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和思考的地方。

第一,人在危難之中,一定要有一種勇敢向上的精神和必勝的信念。

巨鹿之戰(zhàn)留下了兩個很有名的成語,一個是“破釜沉舟”,大家都很清楚。另外一個呢,是“一以當十”。這個成語其實大家也很熟悉,只是有的朋友不知道來自于巨鹿之戰(zhàn)。這兩個成語很形象地體現(xiàn)了項羽身上的那種勇往直前的戰(zhàn)斗精神。正是這樣一種精神才成就了項羽。

事實上,救趙的諸侯軍有多路,從感情和道理上來講,有兩支軍隊應該比項羽更加勇敢地與秦軍作戰(zhàn)才對。一支是張赦率領的軍隊,張赦的父親叫張耳,是趙國的丞相,正被秦軍圍困在巨鹿城中,“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爹被困了,做兒子的總該沖鋒在前吧,但是,張赦雖然有救父之心,卻突破不了對秦軍的恐懼。

另外一支是陳馀的部隊,陳馀當時率領數(shù)十萬人,從兵力上來講,足以與王離一戰(zhàn),另外他又是趙國的大將,趙王被圍了,更應該與秦軍決一死戰(zhàn)。更關鍵的是,他和張耳是刎頸之交的兄弟,天下人都知道。何謂刎頸之交,就是殺了頭也不背叛的鐵哥們。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