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項羽的表現(xiàn)卻讓人刮目相看。我們都知道,項羽的脾氣很大,也容易焦躁。但是,面對楚懷王的一系列舉動,項羽卻表現(xiàn)得異常冷靜,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耐心和政治智慧。
他什么都沒說,只是一心一意地處理叔叔的后事。因為項羽明白,熊心再怎么折騰,暫時也不能把他怎么樣,他要看熊心下一步怎么玩。至于明天自己該何去何從,那還要靜觀時變。也正是這種冷靜,讓項羽變得更加智慧、更加沉著,同時也讓楚懷王對自己更加放心,為自己的崛起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從楚懷王后來的表現(xiàn)看,他不是一個缺少智慧的人,然而在奪取項羽兵權這件事上,卻顯得心胸狹隘,很不理智。因為消滅強大的秦國,還急需項羽這樣的猛將。那么楚懷王不以項羽為主將,又會任命何人呢?
熊心把權力抓到手之后,他面臨的第一個大問題就是選出一個上將軍,他雖然奪了呂臣和項羽的兵權,但總不能自己領兵。他畢竟是楚懷王,這么大一支軍隊,怎么都需要有一個上將軍來負責軍事問題。選誰呢?想來想去,楚懷王也找不到合適的人選。
就在這個時候,齊國派到楚國的使者,史稱高陵君,名顯,來拜見楚懷王。他向楚懷王講了一件事,這件事令楚懷王非常震驚。
這位高陵君講,前不久他來出使楚國,在路上正好遇到了楚軍派出的使者,名叫宋義,此人正在出使齊國的路上。兩個人一見如故,談得很開心。分手的時候,宋義就問高陵君是否要到軍中拜見項梁。高陵君說,對啊,我的出訪計劃中有這樣一個安排。于是,宋義就勸高陵君,希望他能夠走得慢一點。為什么呢?宋義說,項梁的軍隊在近日內(nèi)就會被秦軍擊敗,項梁戰(zhàn)敗的時候,如果高陵君正好在項梁的大營里,將難逃此劫。
高陵君對此半信半疑,但是,出于自我保護的本能,他還是不由自主地聽了宋義的話。結(jié)果,幾天后,項梁果然兵敗身亡。高陵君對宋義佩服得五體投地。所以,他和楚懷王講,“兵未戰(zhàn)而先見敗征,此可謂知兵矣?!本褪钦f,一個人在還沒有開戰(zhàn)之前能夠發(fā)現(xiàn)兵敗的跡象,應該是一個懂兵法的人,并且水平相當高。
楚懷王聽到這里不禁大喜過望,他沒有想到楚軍中還有這等高人,于是趕快請過來。宋義來到楚懷王面前,一陣猛“侃”,把楚懷王也侃暈了,楚懷王當即拍板,封宋義為上將軍。
人事問題安排妥當,下一步就該是戰(zhàn)略問題了,也就是要盡快確定起義軍下一步作戰(zhàn)方案的進攻方向。
實際上,這位放羊娃出身的楚懷王還是非常幸運的,他當時面臨著兩大非常有利的態(tài)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