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會稽起兵(1)

英雄項羽 作者:李清泉


公元前209年,項羽與叔叔項梁一起,投入了秦末農民大起義中,這給年輕的項羽帶來了一次實現(xiàn)圖秦理想的機會。然而剛剛起步的項羽,因為殺死了起兵盟友,背上了不仁不義不智的歷史罵名,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大信念、大勇氣、大戰(zhàn)略又是如何被他們運用的呢?

由于國恨家仇,項羽從小就樹立了圖秦的理想,并且十四年如一日為這個理想做著不懈的努力。直到項羽二十四歲這一年,終于等來了一個機會,那就是席卷全國的秦末農民大起義。項羽與叔父項梁,趁勢帶領八千反秦義軍,登上了歷史舞臺。

然而讓后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項羽和項梁在起兵之初竟然殺死了一起準備反秦的同道好友。那么秦末農民起義究竟是如何爆發(fā)的?我們又該如何理解項羽在關鍵時刻殺死同道好友這件事呢?

由于特殊的家族背景以及家仇國恨的影響,項羽樹立了立志圖秦的理想,并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以等待有利的時機。

此時的項羽,既像搭在弓弦上的利箭,一觸即發(fā);又像傲立在泰山之頂?shù)纳n鷹,瞪大了眼睛,俯瞰天下的一舉一動,一旦時機到來,他將直撲獵物,一展鴻鵠之志。

恰恰在這個時候,機會來了。

在秦始皇死后的第二年,秦二世元年七月(公元前209年),秦朝征用一批農民,大約九百人,到漁陽戍邊。漁陽大約位于今天北京密云與河北省交界的地方。當這批征夫走到大澤鄉(xiāng)這個地方的時候,遇上了大雨,并且一下就是十幾天。雨過天晴之后,大家準備繼續(xù)趕路,但是,算了一下剩下的行程,發(fā)現(xiàn)按當時的路況和交通條件,再怎么快都不可能按時到達漁陽。如果按照當時的秦朝法律,即使到了戍邊地點,也難逃一死。

這些征夫中,有一個人名叫陳勝,這個人可是不得了。史書記載,陳勝曾經(jīng)為人家打長工。有一天,在田里干活,中間累了休息,陳勝就和旁邊的人說:“茍富貴,勿相忘?!币簿褪钦f,將來我們不管是誰發(fā)達了,彼此都不要忘了,都要記著這段共同患難的日子。旁邊的人就諷刺他說,你都混成雇工了,能勉強活著就不錯了,還想什么富貴之事,這不是白天說夢話嗎?陳勝聽罷,搖頭嘆息,隨口說了一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币簿褪钦f,你們這些小燕子、小麻雀,怎么能夠知道鴻鵠鵬程萬里的志向呢?這說明陳勝是一個有遠大理想的人,有一種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的決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