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此,我們對以前不理解的問題就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從神話和古文字及巖畫中,事情大約是這樣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顆巨大的星球--天體,它來到地球很近很近的上空,古人將它稱之為"天",并按照當(dāng)時的具體情形發(fā)明了"天"這個古文字。由于這個"天"與當(dāng)時的人有某種神秘的關(guān)系(這以后要講到),所以,大家把它當(dāng)成神來崇拜,從而出現(xiàn)了中國古代來歷不明、違背常理的宗教信仰--天崇拜。
后來,在某一事件之下,這個被稱為"天"的星球,又遠離我們而去,取代它的是茫茫虛無的空間。但原始宗教頑強的繼承性,并沒有因為空間的巨大改變而中斷。只是隨著歲月的流逝,后人漸漸習(xí)慣于接受無形無體的虛天,怎么也無法將原來的"天"與現(xiàn)在的天統(tǒng)一起來,所現(xiàn),形成了怪異的天空崇拜。
越是以后,人們對天崇拜越是不可理解,大家心理都在嘀咕:崇拜個虛天干什么?于是,天崇拜開始衰敗。在強烈繼承傳統(tǒng)的慣性下,天崇拜成了皇帝的專利,但許多皇帝都是禮拜而不知所以然。等歷史發(fā)展到我們今天,現(xiàn)代的人更是不能理解。
然而,遠古時代這個"天",對我們的祖先影響竟然如此之大,先民將對"天"的宗教記憶保存在文化、潛意識的最底層,形成了一股很強大的潛宗教意識。但這種潛宗教意識,在后來的歷史中,竟然沒有一種宗教形式能夠充分表達它,于是,形成了中國人彌漫式的宗教觀念,什么都信,但什么都不虔誠。拿起這個看一看,扔掉;拿起那個瞧一瞧,再扔掉。憑著潛意識的引導(dǎo),中國人寧可崇拜生命的自然過程,去研究天、地、人相互感應(yīng)的關(guān)系,而不癡迷于任何一種宗教形式。這是個賦有歷史使命的民族,它默默地一代一代希望找回心靈深處的"天"。
既然,遠古時代的"天"是一顆臨近地球的巨大星球,那么,它究竟指的是哪一顆天體呢?它是否還現(xiàn)存太陽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