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孔子誕辰事件"凸顯中國人的道德理念困惑(9)

自主權利的道德界限 作者:王國鄉(xiāng)


樊綱的"道德外生說"(其實質就是"道德中立說")聽起來似乎振振有詞,也確實顯得"理直氣壯"。但是只要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出,這種說法不僅動搖了經濟學"道德中立說"的理論根基,而且為現代市場經濟學作為"研究價值判斷"或"倫理道德問題"的性質提供了"證明"。

首先,任何一門實證科學的預設前提,都不能與它所導入的外生變量相矛盾。因為任何被假定不變的外生變量,在實質上都是實證科學的必要前提,只要外生變量與經濟學的"內生前提"存在矛盾,就等于否定了它的內生前提,從而否定了整個實證科學體系。這里暫且不說西方人所說的"愛人"的道德是什么,僅從中國人來說,我們的由計劃經濟延續(xù)下來的主流道德觀就是以"無私利人"為道德。如果樊綱承認"道德規(guī)范"或"道德原則"是經濟學的一個外生變量,并且與中國的主流道德觀"保持一致",那么,他就會發(fā)現,"無私利人"這個外生變量與"經濟人自利"的經濟學的內生預設前提是根本對立的。如果他不否定"無私利人"道德觀,那么,他將失去"說自己的話,走自己的路"的"話語權"和"走路權"。在失去話語權的條件下,他的"均衡"理論和"不能再大"的"最大化"理論,還有存在的理由嗎?

其次,樊綱也許(筆者假設)會辯解說,他所說的道德規(guī)范或價值觀,并不是計劃經濟的"無私利人"的道德觀,而是市場經濟的某種道德觀;或者說,他所討論的經濟學是從人的自然本性--"理性自利"出發(fā)來構建的自然秩序的經濟學,而不是計劃經濟的非自然秩序的經濟學,因此計劃經濟的"無私利人"道德觀,不能成為市場經濟學的外生變量。但是,如果樊綱用這樣的理由為自己的主張作辯護的話,那就正好是在否定計劃經濟道德觀的正當性,肯定市場經濟"理性自利"道德觀的正當性。在這種語境下,還有"道德中立"的經濟學存在的余地嗎?如果樊綱不用這種理由為自己辯護,那么,他的"道德外生說"還有在中國存在的其他理由嗎?

其三,事實上,西方經濟學者之所以能夠"理直氣壯"地宣稱經濟學是"道德中立"的,是因為,在西方世界,除了極少數非主流學者之外,絕大多數倫理學者和絕大多數民眾,不論是利己主義者還是利他主義者,都承認人性是自利的,道德或美德的本質是"愛人"或"不損人"。只是在解釋美德形成的原因時,才有美德是源于利己之心還是源于利他之心的差別。 正是在把道德理解為尊重他人或不損害他人的自主權利即"愛人"或"不損人"的條件下,經濟學家才可以把道德設定為經濟學的外生變量,并理直氣壯地宣稱經濟學是"純粹理性"的、"道德中立"的。這就是說,"不損人"或"愛人"的道德原則,同經濟學中的"經濟人自利"的假定是不沖突的,所以才有可能把道德設定為"外生變量",設定為經濟學的前提條件,來討論經濟活動中的利益均衡和利益最大化的問題。這就意味著,現代市場經濟學其實不是"道德中立"的,而是有明確的道德觀作為其立論的前提的,毋寧說,市場經濟學就是一門證明市場經濟制度合理性或應當性,從而證明經濟人自利行為的合理性或應當性的經濟倫理學。

由此可以說,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獻計獻策的一些經濟學家,秉持西方市場經濟學的"道德中立說",忽視道德觀與擴大公民自主權的同步改革或更新的必要性,是導致中國人道德理念困惑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