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qū)分指責與歸責
從本質上來說,兩者的差別就在于指責是評判,而歸責是理解。
指責是評判,是向后看
當我們提出“誰才是那個應該承擔責任,受指責的人”這一問題時,其實,我們不過是將三個問題合并成一個提了出來。第一個問題,制造問題的是不是這個人?是不是你助理的作為(或不作為)使你拿錯了演示圖板?第二個問題,如果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按照某一行為準則,你應該對她的這一行為做出何種評判?這是否說明她不稱職,不可理喻,或是缺乏職業(yè)道德?第三個問題,如果評判的結果是否定的,那她應該受到怎樣的懲罰呢?你是否應當對她大發(fā)雷霆?還是警告她?甚至更嚴重些,解雇她?
當我們說 “這是你的錯”時,實際上就等于用這句話簡單而概括地回答了上述三個問題,意在告訴對方:你才是罪魁禍首,你應當為自己的這一錯誤行為受到懲罰。面對內涵如此“豐富”且來勢洶洶的詰問,毫無疑問,我們在稍有察覺之后便會立刻展開全面的“正當防衛(wèi)”行為,這絲毫不足為奇。
當指責開始大行其道時,你可以預計到的結果除了防御和抵抗,大概就只有激動的情緒和接連被打斷的談話,以及關于什么才是“好秘書”,如何才能做一個“惹人愛的好配偶”,或“任何通情達理的人”,應該/不應該做什么之類的爭論和辯駁。當我們指責他人時,我們?yōu)閷Ψ教峁┑慕巧挥幸粋€“被告”,所以,他們的反應自然也就和法庭上指控的被告一樣:竭盡所能地為自己辯護。如果我們能夠了解其內在危險,自然也就會明白,為何當人們用手指著對方訓斥時,其姿態(tài)竟會顯得如此不堪入目。
歸責是理解,是向前看
歸責會提出一系列與指責相關卻又完全不同的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事情發(fā)展到這般田地,我們雙方各應該承擔怎樣的責任?”換言之:“我們雙方究竟做了或沒有做什么才讓事情變得一團糟?”第二個問題是“在了解了歸責體系之后,我們究竟怎樣做才能改變它?我們能做點什么讓事情有所轉機呢?”簡言之,歸責將會幫助我們了解到底發(fā)生了什么,從而協(xié)助我們改進雙方的合作方式。然而,無論是面對工作還是個人關系,當我們致力于了解和改變時,在更多的情況下,指責卻成了我們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