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易經(jīng)》中究竟告訴了我們哪些養(yǎng)氣的啟示呢?
《易經(jīng)》有個卦叫乾卦,乾卦代表陽氣。潛、見、惕、躍、飛、亢是乾卦的六個爻。這六個爻表示了乾卦通過氣的潛伏,發(fā)展到頂點,然后收回來又潛伏下來。這個陽氣發(fā)展盛衰、潛藏、變化規(guī)律告訴我們:人的陽氣要善于潛藏 ,也要善于用;過度的用氣,不停的消耗氣,多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易經(jīng)》告訴我們?nèi)绾握莆者@個氣,何時大用,何時小用。
支撐人生命的三種氣
氣,它有三個含義。
第一個含義是輕氣,就是空氣。
第二種含義是什么呢?我們知道,"氣"的繁體字是氣下面加一個"米"字。它說明了"氣"含有水谷之氣的意思,這種氣是給我們身體增加能量的,你不吃飯,就會氣不足。《山海經(jīng)》中提到了一種動物,青色的毛,紅色的腳,只有一條腿,它有一個特點是只吃氣,其它東西不吃。這就給我們后人的養(yǎng)生創(chuàng)造了"辟谷"這一理論。什么叫辟谷?就是不吃飯只吃氣。這種生存方式可以鍛煉人體的生存機能。那么它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可以起到排毒、瘦身的作用。不過,我們現(xiàn)代人講養(yǎng)生,可以通過排毒,可以通過調(diào)理氣息,但沒有必要一點都不進食。不進食的話對我們身體來說會有不良的影響。所以,對于"辟谷",我認為還應該辯證地看待。我們古代道家有"食氣功"的養(yǎng)生方法,就是吞咽這個氣,叫做吞日精和月精,那就是在太陽剛剛初升的時候一次,日中時候一次,日落時候一次,共三次。我們面對日光做深呼吸,同時把這個日光中的氣叫做日精,可以增加我們身體的陽氣。
第三氣就是藏于腎精的這種氣,就是元氣,它和腎精有密切關(guān)系。因為這種氣是化于精,而精是藏于腎的。古代"氣"字也寫作"炁"。它是"無"下邊加四點水。這說明,"氣"是從"無"中而來,是先天而來、與生俱來的。它不像空氣、水谷之氣通過后天的呼吸、飲食而得來的。這種氣和精有密切的關(guān)系,它對于人體來說就像個火種,所以要節(jié)約使用,這個氣你要用完了,那么你的腎陽就會稀,命門就會衰,你的生命之火也將熄滅。所以,關(guān)于腎精的這個氣,我們一定要保養(yǎng)。
保養(yǎng)身體元氣的吞津功
《易經(jīng)》告訴我們很多古人的養(yǎng)生方法,凝聚著我們祖先的養(yǎng)生智慧,其中,最簡便且最有用的當屬吞津功。吞津是什么意思呢?《黃帝內(nèi)經(jīng)》早有記載,它說:"天地和氣,命之曰人"就是人是受天地這個氣來養(yǎng)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