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手臂的信號
每當感覺到有危險降臨,男人們就會用手護住下身,因為這樣的動作可以保護他們的要害,增加他們內(nèi)心的安全感以臂為界的身體信號
早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jīng)學會了躲在障礙物后尋求保護的自衛(wèi)方法。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一旦感覺有危險,我們就會立刻躲到諸如桌子、椅子、家具等固定物體或媽媽的裙子后面。
隨著我們逐漸長大,這種遇到危險就躲避的動作也隨之變得復雜起來。六歲以后,我們就已經(jīng)不能再像以前那樣躲到桌椅背后了,于是,我們逐漸學會了將雙臂緊緊交叉抱于胸前來保護自己的動作。當長到十來歲的時候,我們又學會了掩飾,知道可以通過稍稍放松手臂以及配合以雙腿交叉的動作來隱藏環(huán)抱雙臂這一動作的自衛(wèi)性,從而掩飾我們內(nèi)心的恐懼。
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在我們的刻意掩飾之下,雙臂環(huán)抱于胸前這一動作的防御性也顯得越來越不明顯。不過,每當感到有危險,或遇到不愿遇到的事情時,我們都會下意識地將一只或兩只手臂交叉抱于胸前,用自己的肢體形成一道身體防線,抵抗外來的危險,從而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交叉抱于胸前的雙臂可以保護心臟、肺這些重要的生命器官,所以,這一動作很可能是源自人類天生的本能。猴子和猩猩在遇到正面進攻的時候,也會做出同樣的動作來保護自己。不管怎樣,有一件事情是可以肯定的:
當一個人感到緊張不安想保護自己,或不愿接受他人意見的時候,他很可能會將雙臂交叉,緊緊抱于胸前,借此告知對方他有些緊張或不安。當一個人感到緊張不安想保護自己,或不愿接受他人意見的時候,他很可能會將雙臂交叉,緊緊抱于胸前,借此告知對方他有些緊張或不安。
交叉雙臂會對自身造成傷害
美國研究者針對環(huán)抱雙臂這一動作的研究顯示出了一些頗為令人擔心的結(jié)果。研究期間,一群參與研究的志愿者參加了一系列的講座。其間,每位參與者按照研究人員的要求,保持雙腿和雙臂的自然狀態(tài),不蹺二郎腿,也不將雙臂環(huán)抱于胸前,盡量以一種放松的姿勢聆聽講座。在講座結(jié)束之后,研究人員記錄下了每位志愿者對講座內(nèi)容的掌握程度以及他本人對此次講座的想法和觀點。之后,研究人員又安排第二隊志愿者進行了同樣內(nèi)容的試驗,講座的內(nèi)容也完全一樣。惟一不同的是,在研究人員的要求下,這些志愿者在聽講座的時候都必須蹺起二郎腿,同時將雙臂交叉緊緊抱于胸前。實驗結(jié)果顯示,與第一組坐姿放松的志愿者相比,第二組志愿者所掌握的講座內(nèi)容要少38%。與此同時,他們對于演講者及其演講內(nèi)容的觀點也更加苛刻、挑剔。
當你將雙臂交叉抱于胸前時,你的可信度也會隨之大大降低。
1989年,在六次不同的演講當中,我們對與會的1500名觀眾也開展了同樣的實驗研究。最終,我們發(fā)現(xiàn)實驗結(jié)果幾乎完全一樣。這次的實驗告訴我們,如果臺下觀眾的雙臂始終保持一種交叉的姿勢,這就表明此人并不贊同臺上演講人的觀點,而且,他的注意力也已經(jīng)轉(zhuǎn)移到了演講之外的其他事物之上。正因為如此,我們建議各個培訓中心在教室里都應該擺放有扶手的椅子,從而使培訓人員可以將手放松地置于扶手之上,從而減少手臂交叉抱于胸前這一姿勢發(fā)生的概率。
"舒服"的姿勢
看到這里,有的人會說了,將雙臂交叉抱于胸前已經(jīng)成了他們的習慣動作,因為這樣的姿勢讓他們覺得很舒服。其實,人的任何一種姿勢都是與其內(nèi)心的想法相對應的。也就是說,如果你對某人或某事抱有否定的觀點或態(tài)度,或者你根本就懷有一種防御自衛(wèi)的心理,那么,當你將雙臂交叉抱于胸前的時候,你就會感覺很舒服自在。然而,如果你在與朋友們交談甚歡的時候擺出同樣的姿勢,那你就會覺得有些別扭了。
請記住,所有的肢體語言所傳遞的信息,無論是對接收者而言,還是對發(fā)送者而言,都是一樣的。當你覺得在面對某人時挺直腰背,將雙臂交叉抱于胸前的姿勢可能會讓你覺得很"舒服"。但是,研究表明,面對這樣的姿勢時,對方對你的態(tài)度也同樣是否定或消極的。所以,我想告訴各位讀者的就是無論何時何地,你都應該盡量避免做出交叉雙臂的動作,除非你刻意地想告知對方,你并不同意他的觀點,或者說你不想?yún)⑴c其中。
也許,你會覺得交叉雙臂的動作讓你覺得很舒服,但是,其他人卻會因此而認為你不友好,難以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