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和泰國隨處可見這樣的情景: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細細的鏈子,拴住了一頭幾千公斤重的大象。馴象人在這些象幼小的時候就用一根這樣細的鏈子拴小象,小象無論如何怎樣使勁也無法掙脫。就這樣,這些象慢慢認識到鏈子是永遠無法掙脫的,直到它們變成幾千公斤重的大象時,仍然這樣認為。盡管這些大象只要稍微使點勁就可以立刻把鏈子扯斷,但是由于它們連想都不會這樣想,所以主人們從來也不用擔心大象會掙脫鏈子。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習慣的力量。人一旦養(yǎng)成了某種思考問題的習慣,除非受到什么刺激,通常不會有意改變它。在修身方面,這個問題同樣存在。除非我們對自己有比較高的要求,勤于思考,經(jīng)常自省,一般情況下都會按自己從小養(yǎng)成的思維習慣去生活、待人接物。即使有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性格或思維方式有問題,也未必會思考如何改變;即使思考改變之,或由于用心不夠,或由于事務繁多,通常都不會有較大改變。尤其是成年之后,生活壓力較大,更不會在性格修養(yǎng)上花太大工夫。由此造成的情況是,由于自省不夠,我們將可能一輩子停留在從小養(yǎng)成的思想框框和思維方式里,不會有大的改變;如果我們從小養(yǎng)成的思維習慣有什么致命的問題,我們可能一輩子也認識不清。對自身無法突破的性格局限,有時我們會自怨自嘆,有時歸咎于自己的“命”,卻較少有人想到許多性格局限是可以突破和扭轉的?!恫烁T》有言:
鴿惡鈴而高飛,
不知斂翼而鈴自息;
人惡影而疾走,
不知處陰而影自滅。
這段話很美,也明白易懂,是在講思維的急轉彎。就像我們平時猜謎語時需要腦筋急轉彎一樣,在自省方面,同樣需要思維的急轉彎。它提醒我們,有時候在一些問題上自我認識不足,或者性格上有某個缺陷,很可能是由于思想上的某個誤區(qū)造成的;而這個思維上的誤區(qū),只要稍微變換一下腦筋就可以克服。只是由于自己沒有勇氣改變思維的“定式”,才帶來了終生隱患。就像我們有時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巴艘徊健本褪撬季S急轉彎。有時需要通過思維的急轉彎,才能使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