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目中有花,萬物皆妄

儒家修身九講 作者:方朝暉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是 20世紀西方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也是現(xiàn)代心理學的鼻祖。他在早年提出了著名的意識——潛意識的區(qū)分學說。他提出,人的心理活動有些我們能夠覺察到,有些卻不能或很難被我們覺察到。前者屬于意識范疇,后者屬于潛意識或下意識范疇。潛意識亦稱無意識。人通常情況下生活在自己的意識世界里,有些被我們當做不合理智、違反道德或社會規(guī)范的欲望或沖動,常常剛一露出萌芽就被我們壓下去,漸漸地也就從我們的意識中消失了,進入到下意識或潛意識之中。

弗洛伊德認為,潛意識世界里的東西,雖然不易為人所察覺,恰恰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個性。因為它往往反映著人們內心深處最深刻的需要,并在有意無意之中強烈地支配著人們的行為方式。而一個人潛意識里面的東西越是得到釋放,內心深處的壓抑就越減少,人格的健康就越有保障。反之,如果一個人潛意識世界的欲望一再遭到挫折和壓抑,他的人格就容易扭曲。最極端的情況就是人格變態(tài),甚至精神病。由于潛意識世界里的欲望時常會被當成不正常,包括被視為不理智或不符合社會規(guī)范而遭到壓抑,因此每個人的性格中都有一些不健康的成分。

弗洛伊德替人治病的方式之一是讓他進入夢境,讓其盡可能在夢中把所遭受的某些經(jīng)歷說出來,然后針對患者的病因進行開導,幫助其正確認識自己內心世界壓抑的根源。一旦病人內心的壓抑得到了釋放,就能自然地恢復健康。我認為,正如弗洛伊德所提示的,每個人可能都有一些特殊的遭遇,一些心理上長期不敢面對、沒有得到釋放的情結。這些被壓抑的情結,傷害著我們性格的正常發(fā)展,使我們的身心健康受到破壞而不自知。如果我們能針對自己的某些性格弱點而深思,找出內心世界里自己過去不敢面對的東西,努力地、有意識地面對它,并學會以理性的心態(tài)來看待它,不失為一種良好的自省途徑。心理醫(yī)師已經(jīng)成為一個專門的職業(yè),現(xiàn)在很流行,我想不是沒有原因的。它建立在弗洛伊德等人所開創(chuàng)的現(xiàn)代心理學上,幫助人們學會認識自己。

明代學者呂坤的《呻吟語》中有這樣一段話:

目中有花,

則視萬物皆妄見也。

耳中有聲,

則聽萬物皆妄聞也。

心中有物,

則處萬物皆妄意也。

是故此心貴虛。

呂坤(1536—1618),字叔簡,號心吾、新吾,自號抱獨居士,明代萬歷年間進士,官至左侍郎?!渡胍髡Z》是他寫的一本記錄個人修身體會的心得集錦。該書是他用三十年心血一點一滴積累而成,出自“病時呻吟,輒志所苦以自恨”。據(jù)此可以發(fā)現(xiàn),此人日日夜夜都把治心當成頭等大事來對待,表現(xiàn)為時刻對自己觀照反省,每天以日記、心得等方式解剖自我。這種現(xiàn)象在古代讀書人中普遍存在。

上面這段話講的道理是,我們之所以在人事判斷上會出問題,是由于心中先入為主的東西在作祟。所謂目中之花、耳中之聲、心中之物,皆屬于“冥冥”中人所不見的東西。所以人心不虛,為先入之見充塞,自然不能正視自己的問題,更不能發(fā)現(xiàn)自己心理世界的病根子。從這個角度說,也可以說弗洛伊德的無意識學說,就是通過引導精神病人釋放自己無意識世界中的情結,來達到清除心中妄見、妄聞、妄意的效果。同時,按照他的理論,正常人與精神病人之間并不存在本質區(qū)別,人人皆可能受到自己無意識世界的困擾,皆有心理壓抑,因而也皆有妄見、妄聞、妄意。由此出發(fā),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學會認識自己的無意識世界,通過逐步清除自己的妄見、妄聞、妄意來確保心理的健康。

儒家的自省思想,從某種程度上看與心理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是非常相似的。今天我們反復閱讀包括《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在內的儒家經(jīng)典,閱讀《菜根譚》、《呻吟語》、《小窗幽記》乃至《曾國藩家書》等,可以發(fā)現(xiàn),中國古代的修身思想,可以理解為是一門教人如何對自己進行心理分析、心理調節(jié)的學問。雖然古代學者沒有使用現(xiàn)代心理學術語,但可以說,儒家的自省學說就是在培養(yǎng)我們每個人成為自己的心理醫(yī)師。尤其當我們讀到曾子、孟子關于自省的段落,讀到《菜根譚》中“夜深人靜獨坐觀心”的句子時,會發(fā)現(xiàn),心理上自我認識、自我調整和自我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在古人的精神世界里有著多么重要的地位。難道我們不應當成為自己的心理醫(yī)師嗎?

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心理實驗:靜下心來,想一想自己內心深處最深刻的痛是什么,什么事情是我多年來不敢面對的,什么事情讓我最無法忍受?或者換一個角度,什么是現(xiàn)在支配我的最強烈的愿望,該愿望同時又是我所不能或不敢向別人承認的?對于這些事情,我們能不能用心想一想,能不能用理性的態(tài)度來看待它們,找出問題的癥結,把它們正式承認并接受下來?誠然,這需要巨大的勇氣。但是我也深信,如果能這樣做,對我們心理的健全一定有所幫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