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智慧練就豁達,過程比較復(fù)雜。這需要先找到一把鎖,鎖住自己得寸進尺的貪欲。同時,還要找到一架梯子,讓自己不平衡的心,安下來。這架梯子就是:縱比而不橫比。(提要)
網(wǎng)友“千江月”引用了朱德庸的一段話:一個男人帶著一顆誠摯的心去尋找女人。一個女人也帶著一顆誠摯的心去尋找男人。他們彼此相遇,但最后還是失敗了。因為他們?nèi)滩蛔”容^了一下到底誰的心更誠摯。
這段話讓我想到這樣一個似乎古往今來都難以破解的宿命:共苦容易同甘難。你看,大到得了天下的皇帝與大臣,小到經(jīng)過千辛萬苦創(chuàng)業(yè)而獲得財富的合作伙伴,多是創(chuàng)業(yè)時雖九死一生,但共苦的大有人在。相反,一旦大功告成,本來該享福了,昔日情同手足、生死與共的搭檔,不少卻反目成仇。
歷史上,智如張良者,能功成身退,故得善終。蠢如韓信者,自侍功高,不知進退,結(jié)果丟了性命。這樣的故事,翻翻歷史,俯拾皆是。
為什么人類共苦容易而同甘難?原因各色各樣。在我看來,共苦靠義氣,同甘靠智慧是重要原因之一。
重義支撐共苦,不言自明。而且中國人重義,一個義字在我們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體現(xiàn)。不信問問自己,有誰會認(rèn)為自己不講義氣?雖然一個人是否重義最終要靠別人評說。
的確,在每個中國人心里,義差不多和孝等同,是一個極其重要的道德標(biāo)準(zhǔn)。所以,恐怕沒有哪個中國人愿意承認(rèn)自己不孝、不義。相反,我們常聽到的一句凜然大話是,“即使你對我不仁,我也不能對你不義”。由此觀之,在中國傳統(tǒng)的五德“仁義禮智信”中,義可能是淪喪最少的。因此,義這一不太稀缺的道德基礎(chǔ),使得我們往往能夠做到共苦。
同甘靠智慧則不同,因為支撐同甘的智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小聰明、小算計,而是大智慧。
今晚看電視,臺灣的國民黨籍立委邱毅明天將入獄,他在電視里不無感慨道:“國民黨太需要傻子?!彼脑捰行┧岢?,潛臺詞是大家都太聰明、太算計得失,沒有誰像他一樣“傻”,能舍得一身剮,也要把皇帝拉下馬。
類似邱毅這樣的“傻子”歷史上還有一個,那就是譚嗣同。他一句“古今變法沒有不流血的,流血先從嗣同始”的豪言壯語令人欽佩之余,也讓人感慨:中國自古聰明人多而“傻子”太少。
不過,我們講的能同甘的智慧不是這類長于算計的聰明。因為算得再精準(zhǔn),也難擺平人心的不平衡。相反,斤斤兩兩、緇銖必較,往往會沖淡創(chuàng)業(yè)過程里積蓄的情誼,嚴(yán)重的甚至?xí)茨砍沙稹?/p>
如果一個人能看透塵世,明白富貴如浮云,并不真切,此乃高境界。有此境界者,你讓他計較都難。
但是,畢竟有此境界者是少數(shù)。因此,到分紅、分臟的時候,就要靠智慧。所謂智慧,其實就是一種識得進退,看淡得失的豁達。比如張良,論功勞,應(yīng)不亞于蕭何、韓信,但是論功行賞時,他選擇了最貧瘠的土地,且及時退出權(quán)力中心。
靠智慧練就豁達,過程比較復(fù)雜。這需要先找到一把鎖,鎖住自己得寸進尺的貪欲。同時,還要找到一架梯子,讓自己不平衡的心,安下來。這架梯子就是:縱比而不橫比。
一擔(dān)生意下來,別管他人拿多少,至少你的錢袋子比以前鼓,那就好了。2007-04-25
評論:
共苦時為了創(chuàng)造更多財富,奉獻較多。
同甘時為了分享更多財富,私欲較多。
創(chuàng)造時得失不會過于計較,奉獻之心。
分享時得失不能差池分毫,私欲之心。
奉獻之心和私欲之心在不同階段的平衡,也許真的只能靠人心的大智慧得以實現(xiàn)。
比較喜歡看博主寫的一些人生思考,小女子有時深受啟發(fā)。繼續(xù)關(guān)注您……(塵)
共苦時目標(biāo)也許只有一個,同甘時目標(biāo)也許是 N 個。(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