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狀況持續(xù)了多長時間呢?不是3年5年,也不是30年或50年,而是一個又一個世紀。從革命開始的年代,直到歐洲不得已套上封建主義的枷鎖。
這樣的情況持續(xù)了多久?一年?兩年?十年?真實的情況是,這一狀態(tài)是一個世紀又一個世紀地持續(xù)了下去。從暴亂開始的年代,到最后的人類革命,歐洲很無奈地套上了封建主義的枷鎖。
我們從來不喜歡“封建主義”這個詞,因為它總是讓我們想起中世紀的殘酷暴行。在羅馬式或哥特式的教堂墓地中,常??梢砸姷街惺兰o騎士的石雕像。這些石雕騎士們永遠面帶虔誠,呈合掌祈禱的姿勢,這與他們生前的形象實在大相徑庭。事實上,他們活在這個世上時,為了獲得立足之地,異常粗暴和殘忍,也必須粗暴和殘忍。他們充當了統(tǒng)治者的密探和執(zhí)法人,并負有監(jiān)視老百姓一舉一動的責任。他們居住在高大的城堡里,城堡下面是令人恐懼的地牢,里面關押的都是普通犯人。他們進入地牢就意味著死亡,因為那里只有獨裁。他們在黑暗的地牢中等待死亡的來臨,常常因病而死,即使能夠重見天日,也是在被劊子手砍死或絞刑架絞死之時。
我們對“封建主義”一詞很反感。因為它讓我們常常會想到中世紀時那殘酷的暴行與壓迫。也許我們會在羅馬或哥特式的教堂后面的墓園中看到中世紀騎士的石雕像,那些雕像永遠是合掌祈禱的姿勢,面容虔誠而忠誠,神態(tài)中流露著寬厚的性格。但,這些騎士的生前真是如他們的雕像一樣仁愛嗎?歷史的真相是無情的,如果這些騎士想在當時站穩(wěn)腳跟,就必須粗暴而殘忍,他們是社會的執(zhí)法者,也是君王的密探特務,他們監(jiān)視著老百姓的一舉一動。在他們高高的城堡之下是黑暗潮濕的地牢,那是讓人無比恐懼的地方,關押著許多普通的犯人。他們在那里等待死亡,那里沒有審判,只有獨裁。他們常常在長年的牢獄生活中患病而死,即使能夠重見天日,也是在受絞刑或被斷頭的那天。
從現代人的角度看,封建制度實在讓人難以接受,它甚至不應該在人類社會存在??墒窃诠?世紀或者7世紀的世界,人們別無選擇,而且對他們來說這是最好、最理想的制度。因為它所給予人們的,正是人們最想得到和最缺少的東西,失去這種東西,所有的生命和文明都將不復存在,它就是安全感。
現代人看來,封建主義實在是人們所不能接受的制度,甚至它就不應該屬于人類社會。然而,在6世紀和7世紀的背景下,人們恐怕也只能選擇這樣的制度,而且細想起來,封建制度是當時最理想的安排了,因為它至少給了人們當時最缺少的東西,沒有這種東西,一切文明與生命都將無法繼續(xù),那就是安全。
在現實面前,絕少的幾個比較精明的,頭腦還沒有被絕望占據,對生活仍充滿希望的人開始另尋出路。他們本能的找到可供他們施展才華的空間,那就是教會。
在這種情況下,少數有頭腦并且還沒有絕望的人開始另辟蹊徑。這些人對生活還保留著熱情與希望,他們尋找另一個可以施展才華、實現抱負的空問——教會。
在古羅馬,皇帝不僅是帝國的最高統(tǒng)治者,還是臣民精神世界的最高領袖。他是國家所有土地的主人,是國家軍隊的總司令,還是國家舉行祭祀活動的僧侶的首領和大祭司,是當之無愧的教皇?;实垡粋€人掌控著政教合一的整個國家??墒堑胶髞恚实鄄辉偈擒婈牭目偹玖?,曾經無比虔誠的信徒也由原來的朱庇特,轉向了那個被釘在十字架上的神靈基督。他們現在跪拜的神靈,像一個罪犯一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他是要用自己的苦難,來引導世人走向幸福;要用自己的殉難,引導誤入歧途的人重返正途;要用自己的犧牲,表現對世人的愛。